约1750字。导读有法,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比较阅读见功夫。
《天目》教案
渭南市下吉中学语文教研组 王满仓改编
教学目标:
1、掌握并积累常用的文言词汇。
2、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七绝”,表达作者对大自然喜爱的情感。
3、了解字里行间所传达的作者的清高脱俗的生活态度。
【说明】本文是袁宏道的游记散文中的一篇,内容短小,但文中的一些词语,涉及到的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因此有必要给学生进行梳理;另外,它与一般的以介绍行踪和沿途景色的游记散文有所不同,重点介绍了天目的“七绝”,紧扣“幽邃奇古”这个特征,引导学生品词读句,从而领悟其描写的佳境。而文章中所透露的作者的思想,含而不露,但却很分明的告诉了读者自己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关键词语,品读“七绝”之妙。
教学难点:
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清高脱俗的生活态度。
说明,引导学生领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调动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器官,对“七绝”“幽邃奇古”的特征予以描述,这是本文的重点,正是有了这种溢于言表的喜爱山水的热情,才能自然表现作者清高脱俗的生活态度,而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含而不露,体会可能会有难度,所以,它应该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浙江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请你列举一下你所知道的风景名胜,并列举一例说说它有什么值得一游的原因。
2、今天我们学习《天目》,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文字记录去游览一番天目的景色。 学生可以自由回答。 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游历山水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请学生朗读课文,要求:(1)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2、梳理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疏通文意
黑板出示:逾、峭、壑、镐、迂、学生标音
一词多义:可、鲜
通假字:颠、县、直、分
词类活用:面
古今异义:率 边读课文,边查字典,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积累文言词汇,尝试了解简单的文言现象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作者游历天目,共逗留了几天?天目山有什么特征?(用文中一个词语)
“宿幻住之次日”,“晚宿”、“次日”等词句中可以明显看出,游历天目共计三天;天目山的特征--幽邃奇古。
教师强调:阅读文本要细心,能从文本中找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