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10个字。
《雪》说课稿
北京市第五十中学 郑芳
一、教材内容
《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文质兼美的抒情篇章,被选入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文章篇幅不长,却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江南积雪”与“朔方飞雪”两幅雪景图,在雪花的纷飞与凝思的幻想中,寄予深情,寓意深邃。本单元明确提出所选的散文诗都是作者由寻常事物激起的心灵之声,要求我们加强朗读,并且品味抒情性语句,透过文字去捕捉作者的情感律动。
《雪》虽然是《野草》中色调相对明朗的一篇,但对它的题旨的解说争议很多:说深度,钱理群将其上升到中华民族对宇宙基本物质元素、生命元素的理解;说宽度,有学者甚至提出了“爱情的宣言”一说;可是根据初二的学生的生命体验和可接受程度,还是“鲁迅的自画像”这种解读比较适合。《野草》与《彷徨》作于同一时期,集中体现的是鲁迅在“五四”退潮之后空前的孤独与绝望以及对“绝望的抗战”。一直以来,鲁迅都有着一种强烈的孤独意识,这是一种先驱者的孤独、一种探索者的孤独,这种孤独带有屈原式的忧愤深广,表现为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和不与浑浊现实同流合污、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品格。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融诗的精炼、音乐美与散文的灵活多样为一体。)
②学习巩固托物言志、衬托、对比等写作手法。
③感悟江南与朔方的雪的特点以及作者寄予的情感。
④品味欣赏传神的描写语言和隽永含蓄的议论抒情的语句。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诵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写?” 为文本探究结构,由景及情进而领悟精神主旨,其中自然而然贯穿对语言的品味和写法的分析,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学习作者不屈不挠、变革现实的斗争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悟江南与朔方的雪的特点,并结合对文中语言与写作手法的分析,理解作者寄予的情感,体会本文的主旨。
难点:品味欣赏传神的描写语言和隽永含蓄的议论抒情的语句,了解散文诗语言的精练和具有音乐美的特点。
四、教与学方法:
本课可以创设开放、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在指导学生进行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充分地谈感受、议寓意、说理解、析语言,深入领会散文诗《雪》的丰富内涵。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诗文中的雪的不同特点,导入正课。
《江雪》:闲静寂寞;《济南的冬天》:可爱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