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90个字。
三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设计
柯蓝
教学目标:
1、了解解说词的一般写法。
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脉络。
2、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学生品鉴自然美的能力。
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可见黄山在众山中的地位之高。很多同学没见过黄山,一定想知道黄山是什么样子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关于黄山的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请同学把收集到的有关黄山的诗句或传说在班上交流。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请一位同学结合注释介绍作者情况。
补充:本文是一篇解说词,是为多部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中黄山部分而写的。
二、朗读课文,理清层次。
请同学们花5分钟时间,运用我们曾学过的读书方法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课文介绍了黄山的哪些内容?找出课文在介绍自然景观时,选材组织材料上和前面两课最大的不同。
讨论交流。
(黄山的地貌、地理位置、形成的历史进程,奇峰、古松、怪石、云雾、日出,黄山温泉)
(不同:在选材的全面性上,游记散文只写自己的所见所闻,不全面,而解说词一般都把描写景物的各方面都加以概括;在主客观上,游记散文反映作者自己的见闻感受,而解说词一般都是客观介绍。)
2、边读边理清课文的线索和层次。
提示:课文设置了三条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和逻辑线索。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及黄山的地理位置、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