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学会品析词句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考专项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11/29 10:27:3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4400字。
学会品析词句
一、训练点解读
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阅读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目标,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汉语中,一个词句有时会具有多种意义相关的词义,这需要我们根据上下文、联系语境来推断它在文中的特殊含义。
品析词句就是要求我们从具体的语言环境出发,抓住语言跳动的脉搏,对语言作活的解读,而不是孤立的静止的理解。一般情况下,我们应从下面几点来解决:
1、关键词句的理解。
词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建筑材料,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种:①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②表现主题思想的词语;③反映深层含义的词语;④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⑤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⑥有比喻、借代、反语等特殊意义的词语;⑦具有指代意义的词语;⑧表现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⑨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⑩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的语句;(11)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比较生动形象的句子。关键词句往往在文章中起关键作用,把握了关键词句,就能快速、正确地理解文章。
2、关键词句的作用及艺术效果。
文章的语言材料,每一个词句都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论证的道理、说明的事物密不可分。所以抓住感情脉络、写作用意、语言的逻辑联系等,就可深刻体味、理解词句的表达作用及艺术效果。
二、训练题型解读
对现代文阅读词句的考查,主要考查词句的语境义,把握语境,品析词句,有很多题型。
1、关键词句的理解。①词句的概念义、引申义、临时义、隐含义,如2007年高考山东卷中第20题对两处“荒野无灯”的理解, 2007年重庆卷第十五题“游人的告别……感天动地的”。要注意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只有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目的,才能够挖掘出词句的真正含义。
②比喻义,如2007年高考福建卷中14题的“落叶”。对词语比喻义的理解与确认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凡运用了修辞的,一定要从修辞的角度思考。
③抽象义,如2004年高考北京卷“生命气息的载体”“心灵的欲望的载体”,2005年高考江西卷“给匆忙走路的人”的含义。从词句与词句的搭配关系入手去分析,就能明确词句的内在意义,进而推导并理解词句在文中的意义。
④概括义,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Ⅳ中的“足够力量”。
⑤指代义,包括特指义,如2004年长春调研题中的“某些关系”中的“某些”。代词的出现往往在所指代的事或人之后,也就是说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因此我们在解题时,必须从上句找,而且应当由近及远地找。如果只着眼本句,不对词语所在的语段从整体上把握,就难以弄清它所指代的对象。指代应注意检验,把指代内容代入原文,看是否合适。非代词的指代义与代词的指代义一样,都可以从原文中找到,所不同的是前者的寻找范围并不只限于上文。非代词的指代义,在上下文里总会有与之对应的阐释句,找到了阐释句几乎就等于找到了答案。
2、关键词句的作用及艺术效果。
①结合文章分析词句的作用及艺术效果。
②以多选的形式选出对词句分析正确或错误的选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