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870字。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作业》
第一单元
目标引领
1、积累词语及文章中精彩的语句。
2、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要勇于面对挑战。
3、阅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体会作者的情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或感情色彩浓厚的语句,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注重读写结合,探究文章意旨,以读促写。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夯实基础】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 菜畦 缠络 觅食 风流倜傥
盔甲 蝉蜕 斑蝥 秕谷 人迹罕至
珊瑚 桑葚 书塾 皂荚 人声鼎沸
二、给下列多音字组词(每字不少于两个词)。
拗( ) 攒( )
宿( ) 折( )
系( ) 吓( )
三、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机关:
2、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
消释:
3、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
鉴赏:
【定向阅读】
四、阅读下面的文句,回答问题。
1、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吃何首乌根并不能成仙,句中的“于是”表示上当受骗吗?为什么?
2、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才”“就”表示自己懂得了学习的道理,从此认真读书了吗?为什么?把1、2两处文句联系起来,你看到了什么?
五、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却不作回答,而且脸上还带怒色。先生有一把戒尺,但是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
从以上的叙述,说说童年鲁迅对这位先生持什么态度?
六、本文善于联想,如:由何首乌联想到成仙。试举一例,说说这些联想的妙处。
七、默读下边文字,完成练习。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找出描写景物颜色、声音、形状的词语,并说说其中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片段写作】
八、写一段话,描述一下自己在冬天里堆雪人、打雪仗或观雪景的过程。
二、爸爸的花儿落了
【夯实基础】
一、给下列多音字注上拼音或组词。
zhuǎn 扎辫子 夹住
转 zhuàn 扎 zhā 夹 jiá
转文 zhá 夹肢窝
二、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中填上的词语。
1、他把脸转向墙那边,举起他的手,看那上面的指甲。然后,他又转过脸来 我。
2、她看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 着我。
3、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 校门的学生之一。
4、于是我唱了五年的 ,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 , ,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三、王秘书在手机上收到了这样一条信息:“李科长听说材料没上报张局长非常生气”。王秘书不明白究竟是谁生气了。请你根据以下意思给信息加上标点。
1、李科长生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