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节令
成都十二中学 雷声
我们先看一道高考诗歌鉴赏题(1993年全国统一高考第10题):
下面这首古诗描述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令的景象,这个传统节令是: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重阳 B七夕 C.中秋 D.元宵
要正确地得出这道题的答案(D),不仅需要学生能捕捉诗歌中的细节(桂花),还要求学生对中国古代的传统节令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节令,就无法进行判断.今年的高考改为主观鉴赏,如果学生对一些节令有所了解,那么无论是在把握诗歌营造的氛围还是在体会作者抒发感情方面都会更为轻松.有鉴于此,我把一些诗歌中常见的传统节令做了一个归纳,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1.人日。正月初七日。在古诗中,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例如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中“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2.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如辛弃疾在《青玉案》中是这样描写元宵景色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日,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