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5400字。
《<宽容>序言》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目标
1、领会本序言的独特写法,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深刻的哲理。
2、训练学生对课文中抽象内容的阐发能力和对含蓄的内容的解释能力。
3、培养学生对关键性句子的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深刻的哲理。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对课文中抽象内容的阐发能力和对含蓄的内容的解释能力。
培养学生对关键性句子的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还阔天空。”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些话告诉人们:为人要有海量,有宽容之心。宽容犯错误的人,宽容误会你的人,宽容嫉妒你的人,宽容怨恨你的人,甚至宽容伤害你的人……这是我们对“宽容”之德的传统看法,那么,荷裔美国作家房龙的“宽容”之说是怎样的呢?
请看“《宽容》序言”。
二、关于作者:
亨德里克·房龙(1882~1946),荷裔美国人,著名学者。他善于用极其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为青年读者所喜爱。他的著作如《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对我国一整代年轻人也有过深刻影响。
《宽容》,最初出版于1925年,1940年重版。房龙在这本书中,缕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言思想的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反动势力镇压新思想的罪恶行径。课文就是这本书的序言。
三、题解:
“《宽容》序言”这一标题,如果是按一般的序言来写就应包括“创作的背景、过程和意图”,然而,本文显然不是这样写。
那么,本文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呢?
——从内容看:像寓言故事。从语言形式看:像散文诗。
既然它像寓言故事,那么,我们就应该想梳理寓言故事一样去梳理它的内容
——A、背景:时间、地点、环境
B、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
C、事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D、寓意:所揭示的道理
既然它像散文诗,那么,我们应该像赏析诗歌语言一样去赏析它
——A、抓形象生动的语言(动词、形容词、修辞格)
B、抓含蓄深刻的语言(理解文字背后的意思)
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
C、充分调动欣赏者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本文是为《宽容》一书作序,那么,根据“宽容”一词,我们可以推测出一些什么问题呢?
——A、什么是宽容? B、为什么要宽容?
C、怎么去宽容?——由此派生出:谁(什么)要宽容?
谁与谁发生了矛盾冲突?冲突的实质是什么?
思维过渡:
按照以上思路,现在我们来梳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