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0.哀江南
教学目的
1.与《闺塾》的学习相结合,进一步了解传奇曲词的艺术特点。
2.分析、理解“寓情于景”和“直抒胸臆”两种不同表现手法在课文中的具体运用及相互关系。
3.了解剧中人苏昆生、柳敬亭等反对权奸、关心国事、不做顺民的正义感和民族气节,培养热爱国家、民族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赏读曲词,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分析抒情的表现手法是学习的重点。
2.最后一支曲子(《离亭宴带歇拍煞》)的赏读分析是教学难点。
教学设想
1.反复诵读。
2.师生合作,揣摩研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桃花扇》是明清传奇的优秀剧目,被列入“中国十大古典悲剧”。《哀江南》选自该剧最后一出《余韵》。这一套北曲,可以当做独立的诗歌作品来赏读,因此,诵读曲词,揣摩语句,体会情感,分析其表现手法及修辞特点,是学习本文的目标。
二、整体感知
《桃花扇》是孔尚任经十余年长期酝酿写成的传奇剧杰作。作者意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即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歌伎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借与此事相关联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来揭示南明王朝覆灭的原因。他是第一个用戏剧形式艺术地总结南明亡国历史教训的人。剧作写至《全韵》一出,主人公的故事已经完结(前出《入道》写到侯方域、李香君二人因国破家亡、山河沦丧,均各自入山修道)但正如王季思教授评点所说:“前出故事已完,意趣未尽,续此余韵,为增加悲剧气氛,将兴亡旧事付之风月闲谈,正是痛定思痛,铭骨镂心之意。”在全剧戏剧冲突已完成之后,再续此一出,正体现了我国古典戏曲“不很重视冲突”,常“直接地抒写人物的心理、感情、情绪”(汪曾祺语)的特点。
《哀江南》是剧中民间艺人苏昆生一套北曲的总题目,共有七支曲子。其中,《北新水令》是“头”(总起),中间的《驻马听》等五支曲子是“腹”(展开),最后一支曲子是“尾”(收束)。赏读曲词,是本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导入:赏读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见课本习题四)。
《乌衣巷》一诗与《哀江南》套曲,都以六朝故都南京为吟咏对象,都抒写了江山兴废、王朝更迭的感喟。相比较而言,刘诗以小见大,写得简洁、含蓄;而孔曲则作了全景式描写,情感,赏析语言,是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2.简介作者:
(孔尚任,清初戏曲作家、诗人、孔子64代孙。有文名,精乐律,擅词曲。《桃花扇》是他用十年时间三易其稿,于1699年完成的传奇剧本。这出戏的创作成功,使他誉满文坛,与《长生殿》作者洪)昇齐名,称“南洪北孔”。)
3.具体赏读曲词:
(1)提示生字,学生朗读课文(只读七支曲子)
(2)讨论题一:这一套曲子,有“头”有“腹 ”有“尾”,应当如何划分?三部分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第一支曲子《北新水令》是“头”,总写苏昆生所见战后南京郊外的凄凉景象,定下全篇今非昔比、怀旧伤今的写景抒情基调。
中间五支曲子是“腹”写昔日国都各处的残败与冷落,寄托掉亡伤怀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