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ppt10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课件 / 七年级上册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79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2/8 11:13:1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共28张.这是根据新课程理念拟的,有课件、教案与学案,都比较新颖且切合教学与学生实际。
《社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学习小说通过语言行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4、体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5、通过作者对江南水乡景物的描写,对学生进行家乡环保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1)分析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2)分析双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课前预习
 1、查字典解决生字生词
 2、自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3、搜集与社戏内容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童年的生活是天真烂漫、多姿多彩的。提起童年,我们总会有无尽的回忆和向往。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不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充满怀恋,对他在农村的一段生活也记忆犹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社戏》这篇小说,相信你对文中的乐趣也会感同身受。
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检查预习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归省    行家     惮      絮叨      怠慢    撺掇     凫水      潺
歌吹    蕴藻     家眷     皎洁     漂渺             纠葛
三、整体感悟
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小说脉络,把握小说内容。
小说描写“我”幼时的一段乡间生活,主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小说由看戏前、看戏中、看戏后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第1—3节)写平桥村随母亲归省的生活,交代出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和参与人物。
第二部分(第4-30节)写到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第一层(第4—9节)写看社戏前的波折。
第二层(第10—13节)写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三层(第14-21节)写在赵庄看社戏。
第四层(第22-30节)写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第三部分(第31节到40)写看社戏后的余波。
四、 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情节,画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语句,并大声朗读。
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2)进一步理解课文,找出景物描写的语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1)听写生字词
        (2)文章结构
二、学习第一部分
(一)、分组朗读,思考:
1、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写平桥村随母亲归省的生活。(作用:a、交代出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和参与人物。b、为下文看社戏作铺垫)
2、偏僻的平桥村,为什么“在我是乐土”?这说明了什么? 
(1)“我”在那里受到“优待”。(钓虾“归我吃”;坐船“在舱中”;和年幼的小孩“剥豆”;六一公公送我罗汉豆。) 
(2)可以免念枯燥无味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