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1张。内有备课资料,约2200个字。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犹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头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于谦,明代名臣,政声卓著,诗风遒劲,兴象深远。其所著《石灰吟》流传极广,脍炙人口。《观书》一诗则表达他对书的感情和对读书的解悟。
中国文士对文字与书籍常怀敬畏之情,同时久与书处又平添一种朋友之情。所谓“手不释卷”不仅仅是讲读书人的刻苦,更重要的是讲与书的感情已到了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地步。故书卷亦如朋友,多情而有感染力,相亲而有故人感。书中忧乐也便与人之忧乐相伴相随,阅读已成为古代文人日常生活的重要活动。
“眼前直下三千字”是言读书的快意。读书如观景,所遇景色琳琅满目,但聪慧之人一目十行,不碰任何障碍,读后舒畅愉悦。李白观庐山瀑布有“飞流直下三千尺”句,形容瀑布的雄伟气势,而于谦的“眼前直下三千字”则是用来形容读书人气势的,大有睥睨群雄、横扫宇宙的豪杰气概。读书又有陶冶性情、修身养性和净化灵魂的作用,读到好书,会获得良多的智慧启示,有时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有时如夏之饮冰,通体凉爽,感觉与尘世相隔,超然度外。
“活水源头随处满”是从朱熹的《观书有感》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化出,说的是读书能让人不断获得新知,并具备不断取得进步的源泉与动力;“东风花柳逐时新”也是化朱熹的《春日》诗而来,朱诗云“胜日寻芳泗水边,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诗借观景游春来喻读书的感悟过程,于谦则侧重在言说读书可以使人与时俱进,不断地提升精神境界,不断求新求变。
诗人对读书情有独钟,曾有诗写到他阅读时所享受到的愉快,如“清风一枕南窗卧,间阅床头几卷书”,俨然一高士的形象。正是有这种愉悦的体验,所以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只有读书人才可体会到的人生境界:“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金鞍玉勒”是说的那些富家子弟到处浪游,过着奢侈的物质享受生活,他们不读书也看不起读书人的书斋生活,更谈不上理解读书人的精神追求了。“我庐”指诗人也指清贫的读书人的居处,读书人之庐虽然俭朴,但却充满动人的春色,具有别样的风情,用禅家的话来说那是“别有一家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