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70字。
《再别康桥》教案
教学目标:1,感受诗歌的意境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
3,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章法、节奏、韵律,了解作者简历及其创作风格。
4,咀嚼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诗意美和人情美,体味其艺术上的美。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的主题。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的代表人物,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出身于富商家庭,父亲因兴办实业,蜚声浙江。1910年入杭州府中学堂,与郁达夫同班,1915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1918年按照其父的愿望赴美国留学学习银行业(他父亲希望他将来成为银行家),1919年得知五·四运动爆发,激起心中的爱国热情。
徐志摩1921年开始写诗,深受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拜伦、雪莱的影响。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与胡适等人成立了新月社,为新诗代表人物。他是一个个性主义者,信仰个性绝对自由的理想,并把对理想的追求看得高于一切。他的理想就是英国式的民主,英国式的政治。他崇拜大自然,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他的不少诗语言清新,比喻贴切,风格轻柔明丽。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党家庄,忽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年仅36岁。
二,教材分析:
康桥:即“剑桥”(Cambridge),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是徐志摩曾经学习生活的地方,有很深的感情。徐志摩笔下的康桥具有生命、灵性,带有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而诗人的情怀也不是直白的显露,它是热烈而有分寸;淡淡起头,又淡淡结尾,却包含了许多复杂情绪,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回味。《再别康桥》既继承了古典诗歌的传统,又在别离诗中注入了现代人对自己母校的深情厚爱,超越了一般离别眷恋、人情感叹,更具有现代知识分子崇尚自我的个性色彩和追求自由的象征意蕴。这首诗的语言清新,有突出的浅白流畅的特点,但又深得锤炼功夫,不露雕琢痕迹。诗中各个比喻,新鲜准确,形象生动,宛如流水一样自然淌出,毫无当时新诗欧化的倾向。
关于《再别康桥》的写作时间和缘起有几中说法。
一种说法是,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剑桥留学,研究文学。在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在这里度过了一年多的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康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