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九师联盟2026届高三10月29日联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13210字。
河北省九师联盟2026届高三10月29日联考语文试题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启蒙时代的地质论战
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渺小的星体,构成它外层的气、水、石三圈,为生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其他行星所没有的特殊条件。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要了解地球的历史和现状,这是很自然的,也是有必要的。“地球上”包括陆地、海洋和地球表面以下一定的深度,以及地球表面以上的大气层在内的空间。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斗争的深入,人类要向更高的大气层和更深的地球内部探索。其中,对大气层相关问题的探索由气象和天文工作者负责,而对地球表层与深部的探索则属于地质工作者努力的范畴。
人类通过生产劳动,逐步对地球有所认识,那些认识最初总是感性的。为了突破“必然王国”的束缚,进入“自由王国”,人类需要掌握自然界发展的规律,总结自身的经验,从而提高认识自然的水平。地质科学就是在这种要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很早就注意到地球表面那些有形的东西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东晋的《神仙传》就记载麻姑见到“东海三为桑田”的现象,而在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哲罗芬就发现在莫尔他岛上远远高出海面的崖石中夹着生活在海洋中的螺蚌等物的化石。当然这些认识都还是粗浅的、碎片化的,不能作为地质科学产生的基础。
近代地质学起源于西北欧。当时极顽固的宗教势力与自然科学不共戴天。宗教权威死死抱着宗教的信条来迷惑人民群众,以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他们说世界是公元前4004年上帝用了6天的功夫一手创造出来的。而地质学家发现了愈来愈多的事实,这些发现与上述宗教神话是格格不入的。地质学家的观点自然也就为宗教所不容,教会把地质学家视为“异端”,把他们的学说定为“邪说”。而在地质学家内部,他们也因为观点不同,争论不休,进而形成了水成论和火成论两大学派。
以维尔纳为首的水成学派认为:地球形成的初期,其表面全部为“原始海洋”所淹盖。溶解在原始海洋中的物质逐渐沉淀下来。其中最先分离出来的是一层很厚的花岗岩,它铺在表面起伏不平的地球“核心”部分的上面,随后在花岗岩上又沉积了一层一层的结晶岩石。维尔纳把这些结晶岩层和其下的花岗岩,称为“原始岩层”。他认为“原始岩层”是地球上最老的岩石。后来随着海水水位不断下降,那些露出水面的、由原始岩石所形成的山头不断地遭到侵蚀。侵蚀下来的岩石颗粒又形成了沉积岩层,他把这些沉积岩层称为“过渡层”。他认为,“过渡层”上面的含有化石的地层,都是由“原始岩层”变相而产生的。他坚信这一地层中所夹的玄武岩,是沉积物被起火的地下煤层烧成的灰烬,而不是由于岩浆喷发形成的。但1787年冰岛炽热的岩浆大量爆发,铺满大片地区,形成了玄武岩。而在这次大爆发的20多年前,得马列就在法国中部采石场发现了黑色的典型的玄武岩,他顺着玄武岩体追踪到一个火山口,这一发现完全证明了玄武岩就是火山爆发出来的岩流冷却后形成的。这两件事对水成论构成严重打击。
以英国人赫顿为首的火成学派认为:由多种矿物结晶(包括石英)构成的花岗岩,是高温的熔化物经过冷却而形成的结晶岩体。花岗岩在地球表面岩石中占据基础地位,它的生成问题也就与地球发展历史的问题密不可分。他们在研究中发现,构成花岗岩的石英等矿物绝不可能溶于水中,也就不会在水中结晶而形成花岗岩。他们在地质考察中发现,很多花岗岩脉插入沉积岩中,并且与花岗岩接触的岩石发生了热变质,这就更能证明高温熔岩的侵入作用。诸如此类的事实,对水成学派的论点都是不利的。
当时两个学派争论激烈,有的学者相互指责,谩骂,甚至大打出手。但是由于越来越多的支持火成派的证据被发现,一时在地质学中占统治地位的水成学派逐渐瓦解。
相比于水成派的观点,赫顿的观点明显对宗教不利,他这一派就受到教会严酷的迫害。另外,赫顿学派转入了下一场激烈的论争,即渐变论和灾变论的论争,赫顿学派坚持的渐变论更令宗教势力痛心疾首。
以法国居维叶为首的灾变论学派认为:过去地球上发生过多次灾难性的大变化,每一次灾变都会造
(摘编自李四光《天文??地质??古生物》)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气象、天文和地质等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成果。
B.如果没有掌握自然规律,人类就会为“必然王国”所束缚,掌握自然规律是进入“自由王国”的必要条件。
C.赫顿在长期的考察中发现地质变化是极其缓慢的,他以今推古,认为地球上过去的地质变化也应如此。
D.灾变论者认为地球的面貌在一次次灾难中发生突变,并把地层中古生物的突然出现和消失作为证据。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的“东海三为桑田”、莫尔他岛上出现螺蚌化石等事例,可以证明古代对地球变化的认知已形成比较系统的地质科学理论。
B.本文在介绍各个学派的观点时,都是先说明其核心主张,再列举支持各派观点的证据,这种“观点十例证”的结构使文本条理清晰。
C.本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地质学史上的两次论争,即水成论和火成论的争辩、灾变论和渐变论的争辩,并指出赫顿在这两场论争中的重要地位。
D.本文既肯定了地质学史上各学派理论的价值,也明确指出了它们的局限性,反映出作者客观严谨的辩证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内容,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水成学派认为,在地球形成的初期, ① ,如今地表所有的岩石都源自原始海洋中矿物质的沉积。 ② ,然后是结晶岩,两者是地球上最古老也是最多的岩石,它们构成了原始岩层;而后沉积的岩层叫作过渡层;再向上是 ③ 。
4.文中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水成派观点的错误?请简要概括。(4分)
5.近代地质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宗教势力的压制与学派之间的论战,这会给今天的科学研究带来哪些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东北之谷
蔡天心
一带白茫茫的山地。
雾,游动着,像从什么地方落下一股子浓烟,毫不宽容地侵占了溪谷里所有的罅隙,所有的空间。从清早就这样;现在,像是要开始凝结了。
没有太阳,没有天,没有峰峦……院落、岩石、树林、溪涧……一切都消溶在这苍白的巨嘴里。空蒙蒙的,仿佛整个宇宙全被这恶魔般的湿气所充塞,所占有。左近那些突然失掉伴侣的小植物,都悄悄地看顾着自己,在偃息,在期待……只有溪水击进着,声音在石洼里激越地震荡。
朱龙老人擒着一把铁锹,从院里走出来。他的身形立刻便被周围的雾气裹住了。“哪来的这么股浓劲?”他漫步着走上土岗,开始培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