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调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0/31 11:12:4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900字。

  河北省衡水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调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阅读(66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孝元皇帝,宣帝太子也。母曰共哀许皇后,宣帝微时生民间。年二岁,宣帝即位。八岁,立为太子。壮大,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宴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由是疏太子而爱淮阳王,曰:“淮阳王明察好法,宜为吾子。”而王母张婕妤尤幸。上有意欲用淮阳王代太子然以少依许氏俱从微起故终不背焉。黄龙元年十二月,宣帝崩。癸巳,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夏四月,诏曰:“朕承先帝之圣绪,获奉宗宙,战战兢兢。间者地数动而未静,惧于天地之戒,不知所由。方田作时,朕忧蒸庶之失业,临遣光禄大夫褒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存问耆老、鳏、寡、孤、独、困乏、失职之民,延登贤俊,招显侧陋,因览风俗之化。相、守二千石诚能正躬劳力,宣明教化,以亲万姓,则六合之内和亲,庶几厚无忧矣。《书》不云乎?‘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又曰:“关东今年谷不登,民多困乏,其令郡国被灾害甚者毋出租赋。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赋。赐宗室有属籍者马一匹至二驷,三老、孝者帛五匹,弟者、力田三匹、鳏、寡、孤、独二匹,吏民五十户牛、酒。”六月,以民疾疫,令大官损膳,减乐府员,省苑马,以振困乏。
  (节选自《汉书•元帝》,有删改)
  材料二:
  天位者,天所位也;人君者,人所归也。为主器之长子,膺祖宗之德泽,非窃非夺,天人所不能违。而私忧过计,贪天功为己力,此其人亦何足任而戴之不忘乎?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元帝》)
  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上有A意欲用B淮阳王代太子C然D以少E依许氏F俱从微起G故终H不背焉。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见,音jiàn,看见,与《屈原列传》“信而见疑”中 “见”读音、意思均相同。
  B. 幸,受宠,与《苏武传》中“幸蒙其赏赐”的“幸”意思不同。
  C. 因,依靠,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因人之力而敝之”的“因”意思相同。
  D. 振,救济,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振之以威怒”的“振”意思不同。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元帝早年经历特殊,生于宣帝微贱之时,两岁时宣帝即位,八岁被宣帝立为太子。
  B. 宣帝偏爱淮阳王,只是因为淮阳王“明察好法”,符合宣帝“霸王道杂之”的治国理念。
  C. 材料一通过元帝与宣帝的对话、元帝即位后的诏令,清晰展现了元帝的治国理念。
  D. 王夫之认为有些人为私人利益过度忧虑谋划,把上天的功绩当作自己的功劳,这样的人不值得任用,更不能让人始终拥戴不忘。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间者地数动而未静,惧于天地之戒,不知所由。
  (2)为主器之长子,膺祖宗之德泽,非窃非夺,天人所不能违。
  5. 材料二提出“人君者,人所归也”,请结合材料一,分析汉元帝的执政行为是否符合这一观点。
  【解析】
  【导语】这两篇材料展现了汉元帝执政理念与儒家理想的张力。材料一通过元帝与宣帝的冲突(儒法之争)、即位后的仁政举措(赈灾减赋),勾勒出以德治国的形象;材料二王夫之则从天命观切入,强调君权合法性的双重维度(天授+民心)。两文形成互补:前者具象化“德政”实践,后者升华出“君民共生”的哲思,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王道”理想的双重面向——既需制度性仁政,更需获得天人共契的合法性认同。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宣帝有意用淮阳王取代太子,但因为自己年少微贱时依靠许氏,且二人一起从地位卑微时起家,因此最终没有背弃(这份情谊而改立太子)。
  (二)阅读Ⅱ(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曾子,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受之业,作《孝经》。死于鲁。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材料二:
  曾子仕于莒,得粟三秉,方是之时,曾子重其禄而轻其身。亲没之后,齐迎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方是之时,曾子重其身而轻其禄。怀其宝而迷其国者,不可与语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