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010字。
海南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1.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共8页。
2.考查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只有扎实推动两者深度融合,才能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曾几何时,一边是不断提升的科技创新能力,一边是企业看不到产品就不敢投钱的现实考虑,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点菜的不吃饭,吃饭的不买单”、创新链与产业链“相望难相见”等问题,既困扰着研发端,也困扰着生产端。
对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2013年3月,在全国政协联组会上,指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集产业发展需求,集成各类创新资源”;2018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以打通“最后一公里”、拆除“篱笆墙”、疏通“快车道”为喻,强调“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2024年3月,在全国政协联组会上,对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的提升予以肯定,叮嘱“企业自身直接研发形成成果转化,院校和企业形成共同体,这样的趋势、方向是对的”。
经过这些年努力,我国科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产业创新百舸争流,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但总起来看,我国科技创新和转化的各个环节衔接不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顺、不畅,科技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如何破解这些难题?还是要继续在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在《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重点从三个方面提出要求。
“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这是融合的基础。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重点要围绕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针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瓶颈制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围绕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技创新;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研发运用各类新技术。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这是融合的关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近年来,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显著增强,创新实力、创新成果和创新环境取得长足进步。同时也要看到,大企业动力不足、中小企业能力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要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这是融合的途径。科技成果只有及时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完成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三级跳”,才能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要依托我国产业基础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同时,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文章精神,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不断探索、闯出新路,扎实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坚实物质技术基础。
(摘编自《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求是网2025年4月8日)
材料二:
被誉为“百草之王”的人参,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之首,历来被视为名贵中药材和滋补佳品。记者在人参产量稳居全国第一的吉林省采访发现,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吉林人参产业正以标准化种植提高品质、以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必须扎实推动以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塑造发展新优势。
B. 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已得到提升,其中由企业直接研发或与院校形成共同体进行成果转化的模式被认为是正确趋势和方向。
C. 我国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取得进展,但仍存在成果转化不畅、“两张皮”问题;破解难题需强化创新链、产业链对接,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应用。
D. 吉林人参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标准化种植和精深加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其产品不再以传统土特产的“面貌”出现。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孤岛现象”指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相互割裂的现象,研发成果难以转化,市场需求无法反馈,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各自封闭的“孤岛”状态。
B.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淘汰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
C.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面临 主要问题是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存在矛盾,导致大量技术成果无法实现市场化有效应用。
D. 吉林省科技厅副厅长刘宝芳表示,人参产业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会助推产业发展创新。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事实论据来支撑“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观点的一项是( )
A. 某物流园区引入视觉识别+柔性抓取机器人,原本需要120人三班倒的分拣作业,现在只需20人监控运维。
B. 湖北省设立“虾稻共作”专项信贷额度超20亿元,支持荆州、潜江等地农民开展“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模式。
C. 四川茶馆与本地高校合作开发AR小程序:顾客扫码即可在手机上体验虚拟变脸,AI还能模仿用户表情同步切换脸谱。
D. 山东寿光菜农用“数字大棚”种西红柿,土壤湿度、光照强度、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实时上传云端。
4. 材料一中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来阐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性。请结合材料举例说明。
5. 假设你是吉林省科技厅的一名政策研究员,请结合材料一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论述,分析吉林省人参产业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阿卫
茹志鹃
结束了养病的生活,天没亮我就离开了大姨家,上了银扣爹的乌篷船。
这次来家乡养病三个月,大姨是很高兴的,她要我回上海检查以后,再来这里住。我漫应着,一边用眼在黑糊糊的埠头上搜寻着,我希望看到阿卫。
阿卫,是大姨家的黄狗的名字。其实这个名字不是它的专利,三年前大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