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二十四中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6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0/28 7:42:2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0题,约14810字。

  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I考试语文科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52分)
  (一)文言文阅读I(本题共9小题,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唐、虞、三代之文,无不达者。今人读古书不即通晓辄谓古文奇奥今人下笔不宜平易。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左氏去古不远,然《传》中字句,未尝肖《书》也。司马去左亦不远,然《史记》句字,亦未尝肖左也。至于今日,逆数前汉,不知几千年远矣。自司马不能同于左氏,而今日乃欲兼同左、马,不亦谬乎?中间历晋、唐,经宋、元,文士非乏,未有公然挦扯古文,奄为己有者。
  空同①不知,篇篇模拟,亦谓“反正②”。后之文人,遂视为定例,尊若令甲③。凡有一语不肖古者,即大怒,骂为“野路恶道”。不知空同模拟,自一人创之,犹不甚可厌。迨其后一传百,以讹益讹,愈趋愈下,不足观矣。且空同诸文,尚多己意,纪事述情,往往逼真,其尤可取者,地名官衔,俱用时制。今却嫌时制不文,取秦汉名衔以文之,观者若不检《一统志》④,几不识为何乡贯矣。且文之佳恶,不在地名官衔也,史迁之文,其佳处在叙事如画,议论超越;而近说乃云,西京⑤以还,封建宫殿,官师郡邑,其名不雅驯,虽史迁复出,不能成史。则史迁佳处,彼尚未梦见也,而况能肖史迁也乎?
  或曰:信如子言,古不必学耶?余曰:古文贵达,学达即所谓学古也。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今之圆领方袍,所以学古人之缀叶蔽皮也;今之五味煎熬,所以学古人之茹毛饮血也。何也?古人之意,期于饱口腹,蔽形体;今人之意,亦期于饱口腹,蔽形体,未尝异也。彼摘古字句入己著作者,是无异缀皮叶于衣袂之中,投毛血于肴核之内也。大抵古人之文,专期于达,而今人之文,专期于不达。以不达学达,是可谓学古者乎?
  (节选自袁宗道《论文》)
  [注]①空同:李梦阳,号空同子,明代文学家。②反正:回到正确轨道上。③令甲:第一条法令。汉代皇帝颁布法令,按先后分为令甲、令乙、令丙。④《一统志》:记载全国地理的书。明代所修的称《大明一统志》。⑤西京:西汉的代称。
  材料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选自韩愈《师说》)
  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人A读古书B不即C通晓D辄谓古文E奇奥F今人G下笔不宜H平易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取秦汉名衔以文之            哀吾生之须臾
  B. 而近说乃云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 虽史迁复出,不能成史        虽欲强聒,终必不能见察
  D. 以不达学达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3.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迷惑
  B. 彼童子之师                              未成年的男子
  C. 君子不齿                                并列、排列
  D. 师不必贤于弟子                          超过
  4. 下列对划线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与《鸿门宴》“道芷阳间行”中的“道”意思相同。
  B. “不耻相师”与《离骚》“悔相道之不察兮”中的“相”意思不同。
  C. “余嘉其能行古道”与《短歌行》“我有嘉宾”中的“嘉”意思相同。
  D. “作《师说》以贻之”与《静女》“贻我彤管”中的“贻”意思不同。
  5. 下列句子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渺渺兮予怀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D. 何以汝为见
  6. 下列各项表述,与材料一作者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文必曰先秦两汉,诗必曰汉魏盛唐,斯固然矣。(王九思《刻太微后集序》)
  B. 曰:“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韩愈《答刘正夫书》)
  C. 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大贤言圣人之道,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李贽《童心说》)
  D. 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答谢民师书》
  7. 把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彼摘古字句入己著作者,是无异缀皮叶于衣袂之中,投毛血于肴核之内也。
  8. 把《师说》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9. 韩愈《师说》与袁宗道《论文》都提及了“古”,但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
  【解析】
  【导语】袁宗道《论文》以犀利笔锋批判明代文坛模拟复古之风,主张“古文贵达”,强调为文应重意不泥古,反对生硬套用古语。韩愈《师说》则从师道角度,倡导“学古道”以明理,二者虽同涉“古”字,却各有所指:袁氏针砭文风,韩愈匡正学风。两文相映,展现了古人对待传统智慧的两种态度——或破旧立新,或承古开今,读来发人深省。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今人读古代的书籍,如果不能马上读懂,往往就说古代文章奇特奥妙,今人下笔写作不应该平淡浅易。
  “今人读古书”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短句,句子成分完整,应该在B处断开;
  “不即通晓”是对前一个分句的假设,后一个分句“辄谓……”表示结果,应该在D处断开;
  “古文奇奥”是完整的主谓短句,“今人下笔不宜平易”则是另一个独立的观点句,应该在F处断开。
  故选BDF。
  【2题详解】
  (二)文言文阅读II(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