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春晖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 共24题,约20160字。 - 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经典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其经典作品的确立是一个动态衍变的历程,然而透视经典生成和变化的历史痕迹,不难发现总有一些潜在的内核在这种变化中化为一种准则与范式,这就是文学经典之“道”,犹如自然之道,万物之母。正因为有了文学经典之“道”的潜移默化、导向与规范,所以至今很多经典能够穿越时空依旧存在。中国文学经典之“道”,实际就是内化于中国人心中的儒、道性根源。
 传统的儒家之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有了入仕、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的理念使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很多爱国题材的作品,并一直被誉为经典,如屈原的《离骚》、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等。又如讲述英雄造反起义的《水浒传》,其内核也都是塑造、歌颂忠君爱民之事,“替.天行道”的梁山宗旨、招安思报效朝廷的思想最终都是以儒家思想为旨归。
 传统道家主张的“无为而无不为”、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远离庙堂而退隐山林,回归自然,这为中国文人在精神上提供了可以喘息、聊以安身的家园。入仕之不得,壮志之未酬,尚能在自然界中找到生息之处,获得精神的寄托与愉悦。这就导致中国文人注重对自然山水风光的描写,从而出现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王安石的《石钟山记》等等,然而这些对自然的优美描写之中却也隐含了归隐之郁郁不得志的无奈与苦闷。
 无论是儒家源于好学、行仁和人群的和谐,还是道家重个体自由理想、精神超越,重逍遥自在、无拘无碍、心灵与大自然的和谐,都对历来的文人在建构审美人格境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对审善人格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逐渐成为文学经典审美理想与境界的追求,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文学经典这种审美意识成为沉淀在个人心灵之中的无意识,甚至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传统的无意识。这些审美意识的积淀,对中国文学作品的立意、构思、用语、用情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文学经典作品的创作、接受与评判,意义非凡。这种审美意识成为一个不可逾越的尺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重品”情结,即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完美的人格,表现积极乐观的精神与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其次是“重情”的追求,对情感的审美与追求,包含了对人伦之情与对自然之情的理解与追求。这种尺度就是历史文化的水平线,它自动履行起评定经典裁判的职责。这种尺度动态地平衡于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那些在这种尺度之下建构起来的、所描绘的世界、所表现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得到读者的认同并产生心理与情感共鸣的作品,最终才可能成为文学经典作品。
 (摘编自《中国文学经典之“道”观》)
 材料二:
 宰牛本是一项谋生的技能,而庄子笔下的庖丁解牛却升华为精妙的艺术表演。庖丁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技者,技术与技巧也;道者,内在规律也。人只有领悟内在规律、顺势而为,才能在行动中表现得天机自运、出神入化。文艺创作境界之高下,往往与创作者重“技”还是重“道”密切相关。
 诗有诗法,画有技法,对创作者来说,掌握“技”并不太难,只要勤学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文学经典生成和变化的过程中,总有一些潜在的内核会化为准则与范式。
 B.郁郁不得志的中国文人会借助对自然山水风光的描写抒发心中的无奈与苦闷。
 C.领悟了“道”并依“道”而行,就能够达到如庖丁解牛般出神入化的境界。
 D.文艺作品的形式与内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在时代发展中出现变化。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文人追求建功立业,而受道家思想影响的文人则会归隐山林。
 B.对审美人格理想与境界的追求在文学经典的创作、接受与评判过程中有着深远影响。
 C.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家虽然内涵各不相同,但其审美旨归总体一致。
 D.无论是文学艺术作品,还是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者,都离不开优秀文化遗产的滋养。
 3.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一第二段中涉及的儒家思想无关的一项是( )(3分)
 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B.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C.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D.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4.材料二第二段说,“同样是画‘深山藏古寺’,在重峦叠嶂中露古刹一角是‘技’,老和尚以瓢舀泉水入桶则为‘道’”,结合材料二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说?(4分)
 5.这两篇材料都在探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理念和思想,请比较其论述内容的异同。(5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哪儿都不去
 刘庆邦
 回村时,我路过堂哥的家门口,就顺便拐到堂哥家看了看。小屋门前,是堂哥和堂嫂的责任田。小屋前面没有搭院墙,开门一个跨步,就迈进了责任田。责任田里种了小麦,还开了一小片菜园。麦田是黄的,菜园是绿的。菜园里种了黄瓜、豆角、茄子、辣椒,还有苋菜、荆芥等,想吃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