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2026届高中毕业班10月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8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0/24 20:44:5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3830字。

  广西南宁市2026届高中毕业班10月摸底测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   试卷满分: 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青春如何不负:献身为民不负韶华
  1981年底,28岁的习近平作出一个不寻常的人生选择——离开中央军委办公厅秘书的岗位,到基层任职锻炼。这在领导与亲朋好友间引起不小震动。彼时,大批知青回城,多年艰苦的生活让一些人产生“补偿心理”,耽于安逸舒适的生活。“难道我们这代人就该用这种方式弥补失去的青春吗?”站在改革初起、百业待兴的关口,念及依旧贫苦的乡亲们,年轻的心叩问着、思索着。“在远离他们的地方作愿意为他们献身的清谈,我心里觉得空,不踏实,我感到了一种呼唤。”怀着这样的初心,习近平同志赴任正定,决意到人民中寻找自我的价值。
  28岁,风华正茂。这恰是自称“二十八画生”的青年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时的年纪。1921年夏,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先进分子因共同理想走到一起,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开启改天换地的历史伟业。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一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一口气讲出一连串闪光的名字——《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是30岁,恩格斯是28岁。列宁最初参加革命活动时只有17岁。牛顿和莱布尼茨发现微积分时分别是22岁和28岁,达尔文开始环球航行时是22岁,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是26岁。贾谊写出“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时不到30岁,王勃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时才20多岁????????????
  历史上多少伟业发轫于这样的青春岁月,多少圣贤豪杰在青年时代就显露出审时知变、敢为人先的襟怀。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更是青年英雄辈出。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该怎样把握?跨越代际的永恒之问,如同高悬的明镜,照彻一辈辈青年的心灵。
  (二)青春在哪里用力:立根基层实处用力
  改革开放之初,正当而立之年的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中国青年》上不是正在争论‘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吗?你实事求是地写写我的实践与体会,就算我从基层青年干部的角度发个言吧。”
  去乡村考察,赶上乡亲锄地、间苗,就撸起袖子跟乡亲们边干边聊,以身作则要求机关干部“到基层调查,要一下到底,亲自摸情况,直接听反映,寻求‘源头活水’”;了解到当地经济和农业上“单打一”的现状和农民生活的困难,跑地区、跑省里、跑北京,让老百姓从高征购重压下解放出来;接到农村青年反映抓商品生产问题的来信,第一反应是发现人才的兴奋,要求核查情况,请对方出来抓村里的商品生产????????????
  在正定工作三年多,习近平同志走遍全县每一个村,与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切中基层所盼定计划、谋发展,使正定赶上时代大潮,道路越走越宽广。对清人郑板桥的名诗《竹石》,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曾将其改了几字,表达当年上山下乡的体会:“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摘编自朱基钗等《习近平的青春观》,《人民日报》2025年7月3日)
  材料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妇孺皆知的名言,源自顾炎武《日知录》中的“保天下者,匹夫之践,与有责焉耳矣”,由近代维新派领袖梁启超精炼而成。在顾炎武的家国思想中,不仅强调士人之志,必在国家,呼吁士人要有家国情怀,还将“天下”这一概念从传统的王朝统治升华为民族文化共同体,赋予普通民众在中华文明承继上的历史责任与使命。天下兴亡,指的是天下苍生的生存和中华民族的延续;而“保天下”,强调的是每个人都要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顾炎武吸取明末清谈误国的教训,主张经世致用,提倡“士当求实学”,而不应空谈义理。一方面,他建立严密的考据体系。如《日知录》中的“风俗”条、“财用”条、“俸禄”条等,就是他广泛考察历史演变轨迹并综合研究分析后撰写成的。另一方面,强调学术要解决实际问题。他提出“文须有益于天下”,认为文章可阐明道理、记述政事、体察百姓困苦、乐于称道别人的善行,像这样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的文章,多一篇就有多一篇的好处。
  如果说“经世致用”是顾炎武的治学之要,“行己有耻”则为其立德修身之本。顾炎武对于知耻极为重视。他在《日知录》“廉耻”条中说,礼义廉耻“四者之中,耻尤为要”,丧失羞耻之心则会无所不为,提醒世人坚守道德底线与做人原则。他还将“士大夫之无耻”提升到“是谓国耻”的高度,并指出“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强调士人作为国家治理和社会风尚的引领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摘编自曹雅丽《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从顾炎武家风思想汲取修身治学处世智慧》)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中的“我感到了一种呼唤”,与《沁园春??长沙》中的“到中流击水”,都体现了青年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B.材料一探讨了“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该怎样把握”等问题,既有精神层面的引领,也有行动方面的指南。
  C.材料一中,习总书记曾改写前人诗句表达体会,旨在鼓舞青年赶上时代大潮,谋发展,找出路,锤炼意志。
  D.材料二中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思想的论述,可以表示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穿插“难道我们这代人就该用这种方式弥补失去的青春吗?”等问句,增强文本互动性,引发读者自我反思。
  B.材料一引用“好事尽从难处得”,这里的“难”既指在客观层面挑战时代难题之“难”,也指在主观层面克服贪图安逸之“难”。
  C.材料二中顾炎武撰写《日知录》中的“风俗”条、“财用”条等,并提出文章应有益于天下,体现了其经世致用的主张。
  D.材料二中顾炎武认为“礼义廉耻”中“耻”最重要,普通人与士大夫的无耻行为对社会风尚和国家治理产生的影响相同。
  3.将材料一划横线处小标题补充完整,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服务群众真诚出彩
  B.艰苦奋斗担当出彩
  C.坚守岗位平凡出彩
  D.创新创业闯荡出彩
  4.两则材料都涉及“实践”这一概念,但其内涵各有侧重。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5.习总书记指出“在……一些青年中,青春沾染了惰气、暮气、邪气……这对国家和民族发展都是有害的,对青年个人成长也是不利的”。请根据材料谈谈当代青年应如何避免这些问题。(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节选)
  罗贯中
  却说当日满江火滚,喊声震地。左边是韩当、蒋钦两军从赤壁西边杀来;右边是周泰、陈武两军从赤壁东边杀来;正中是周瑜、程普、徐盛、丁奉大队船只都到。火须兵应,兵仗火威。曹军着枪中箭、火焚水溺者,不计其数。
  纵马加鞭,走至五更,回望火光渐远,操心方定,问曰:“此是何处?”左右曰:“此是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操见树木丛杂,山川险峻,乃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诸将问曰:“丞相何故大笑?”操曰:“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说犹未了,两边鼓声震响,火光竞天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