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202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 共23题,约13360字。 - 贵州省遵义市202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 150分;时间: 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试开始前,请用黑色签字笔将答题卡上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清楚,并在相应位置粘贴条形码。
 2.客观题答题时,请用2B铅笔答题,若需改动,请用橡皮轻轻擦拭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主观题答题时,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答题;在规定区域以外的答题不给分;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当书房展将作家们的书房空间堆积一处时,所有这些书房仿佛都变成了一个个文本册页,被集中装订一处,整体观之,俨然是一本空间之书。事实上,我们的确可以将作家书房视为空间文本,并加以细读。
 一定意义上,书房是以空间形式出现的作家的自画像。书房可以说是作家最钟爱的室内空间——他们在其中阅读、创作、冥想或会友,书房的命名、布局、装饰和书籍存放无一不折射作家的个性、心境、志趣、习惯乃至社会交往。因此,书房空间是探究作家的生活史、精神史、创作史和阅读史的切入口。
 例如,我们首先可以关注书房的命名。正如文本往往有标题,作为空间文本的作家书房是否有名字、名字为何,也都值得玩味。传统文人往往会为书斋取名,斋号也往往反映命名者的志趣和追求。所谓托物明志,是传统文人的习性,现代知识分子也常常如此。在革命文化中,革命常常意味着走出书斋,亦即改造传统文人习性。因此,有无斋号往往具有提示革命知识分子的文人意识强烈与否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夸大其词地根据有无斋号将革命知识分子粗粗地分为两类。例如,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与胡乔木,前者有斋号而后者没有。田家英藏书甚多,他模仿谭嗣同的“莽苍苍斋”,为自己的书斋取名“小莽苍苍斋”,既是追踵前贤,也是明志自许,而其性格与命运也果然有些类似谭嗣同。胡乔木也藏书甚巨,却无斋号,原因或许可以从他对党史工作的态度中一窥而知:“不能把党史工作看成是平静的、书斋里的事业,它是在思想斗争最前线的一项战斗性的工作。”类似地,周扬、丁玲没有斋号,胡风(“四树斋”)、萧军(“蜗蜗居”)则有。没有斋号固然并不一定表示文人意识的缺乏,但有斋号却往往意味着斋主的文人习性不轻。有斋号的革命知识分子与无斋号的革命知识分子之间因性情、志趣与追求的差异所产生的张力关系,以及革命者的革命追求与文人习性相互纠缠的问题,或许是研究革命文化与文化革命的一个有趣的线索。
 此外,书房中有无自画像或他人雕像、有无明心见性或寄托情怀的字幅、书房中最重要或最常用的物件是什么,似乎都可以细致入微地探问。因为这些既与作家的生活习惯有关,也处处透露着作家的个性、志趣、喜好和追求。
 例如,在书房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丁玲的书桌上有一副扑克牌,看来是丁玲常用的。果然,据丁玲之子蒋祖林的说法,丁玲“生活上也没有特别的嗜好,休息时在院子里散散步。外婆在世时,晚饭后陪外婆下下围棋,朋友来时偶尔打几盘扑克。无论下棋还是打扑克都不怎么动脑筋,所以输多赢少。她也不在乎,晚饭后有时一个人玩二十分钟扑克牌‘通关’。这都是换一种方式休息脑筋,不去想工作或创作上的事”。从蒋祖林的叙述可以猜测,丁玲有时会在书房独自玩扑克,这是一个有趣的细节,对于解读丁玲的心境或许是一个切入口。
 从其他资料也可以知道,丁玲玩扑克的休闲习惯应该保持了很长时间。据说丁玲在下放黑龙江汤原农场期间也带有一副扑克牌,让当年与之相熟的农场员工印象深刻,多年后回忆仍特意提及:“丁玲有一副从国外带回来的塑料扑克,大家偶尔会借着玩。”坚定的革命作家丁玲直到晚年都顽强地认为“创作本身就是政治行动,作家是政治化了的人”,但仍然不妨碍“政治化了的人”保有一种休闲之乐。书房中的这副牌恰恰提示了革命作家生活中的有趣细节,促使我们思考革命作家的生活态度、社会交往与情感世界的多层次纹理。
 书房是特殊的空间,作家的主体性形象常常通过书房的空间布局、书籍存放和物件使用体现出来。可以说,书房既是作家的生活空间和工作空间,也是精神空间。若将书房空间视作史料,对其进行文本细读,使之与文字性的史料和文本进行参照,或许能够帮助我们更为立体而准确地把握逝去的作家的存在轨迹,重建他们的日常生活、情感结构与精神世界,进而更具体地探究他们与更大的社会领域和政治世界的连带关系。
 (节选自石岸书《空间作为史料:从书房展到文学馆》)
 材料二:
 对于许多读者来说,读了一本好书后,都会想更加了解这本好书的作者,甚至是这本好书诞生的地方——书房,这可能又是另一种人之常情。对于作家而言,人生的一半时间在看书,另外一半时间在写书,书房既是面子也是里子,是人生中最独特的地方之一。
 作家的书房里孕育滋养了文学种子,文学中的情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房展将作家们的书房空间集中呈现,俨然成为一本空间之书,为我们提供了探究作家精神史的切入口。
 B.传统文人往往会为书斋取名来托物明志,现代知识分子通常也如此,如胡乔木、胡风、萧军都有书斋名。
 C.作家的主体性形象可以通过书房物件使用体现出来,丁玲书房中的扑克牌是她休闲方式的体现,也反映其生活态度。
 D.中国古代书房的首要功能是收藏图书,同时也起到了赓续传统文脉的作用,象征了文化的昌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开篇即提出“空间文本”这一概念,接着从书房的命名和书房物件两方面对照式展开论述。
 B.材料一在论述书房命名时,运用了对比论证,使“有无斋号提示革命知识分子的文人意识强烈与否”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C.材料一在论述中引用了丁玲儿子蒋祖林的叙述与其他资料,既丰富了文本内容,也使得论据较为真实、有效。
 D.材料二在论述书房意义时,使用了“二十八宿”“壁星”“鲁壁”等传统文化意象,这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3.结合材料一,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书房作为空间文本”的一项是(3分)
 A.书房的命名方式 B.书房中的字幅与雕像
 C.书房中书籍的数量 D.书房中的休闲物品
 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述“作家书房”时侧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
 5.作为一篇学术随笔,材料一展现出专业、严谨而又不失生动的语言特色。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苏堤 巴金
 我们三人游了三潭印月回到船上,月亮已经从淡墨色的云堆里逃出来了。水面上静静地笼罩了一层薄纱。船向右边去,说是向博览会纪念塔驶去,途经苏堤附近,大家决定去苏堤看看。
 这一带尽是树木,并不很密,树丛中也有可走的路。但是我的眼睛分辨不出究竟哪些路是被水淹了,是污泥、沼泽,还是干燥可走的土地。我仿佛觉得那是泥沼。我正想说:“那是泥沼,恐怕没法到堤上去。”
 “等我试试看。”黄马上站起来,手挽着树枝,使船靠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