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一中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 共24题,约9620字。 - 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曾世英先生是我国现代地图学和地名学的开拓者。1930年,曾世英开始具体负责编纂出版《中华民国新地图》及其缩编本《中国分省新图》,两图俗称“《申报》地图”。当时中国社会上流行的地图,仍是依据清乾隆《内府一统舆图》为蓝本修编成的,资料旧,精度低。
 曾世英对各省测量局和水利机关绘制的7700多幅实测地图,以及出自俄、英、日、德等国的1500多幅中国各地实测地图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鉴定,用最新成果消除各图本的错误,再进行套合对比,作为编制44幅普通地图的依据。他上溯清初旧书,博考近时游记,征引最新材料,获得了1000多个天文测定的经纬点,在详细考证之后,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地理方位纠正。“《申报》地图”里地理位置的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申报》地图”的主要成就之一。此外,根据《中华民国新地图》底图,经过认真细致的量算,得出了当时全国和各省准确的面积统计数字,纠正了以往各种地图对全国和各省面积统计数字的混乱问题。
 “《申报》地图”还创立了地图集总体结构的新体例,地文与人文分版。此外,增加了自然经济与社会经济总图,还在图后编附了地名索引,开创了国内地图编附索引的先例。“《申报》地图”采用等高线分层设色法表示地势高低,淘汰了用笔架式、毛毛虫式等符号示意性画法表示山脉走向、地势高低的陈旧方法,形成了我国地形划分为三大台阶的概念,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地势起伏特征,提高了读者对中国地形的正确认识。“《申报》地图”的出版,受到了国内外地学界和教育界的赞赏,被称之为“中国地图学界一部空前未有的巨著”“国内地图革新之第一声”“可与世界最进步之地图并列而无愧色”。当前学术界也已公认“《申报》地图”是我国第一部根据实测资料、按等高线、运用分层设色法绘制的现代化地图集。国内外有40多种版本的中国地图以“《申报》地图”为蓝本或受其影响。由此可见“《申报》地图”的学术价值。
 新中国成立后,曾世英继续从事地图事业,在地图编绘工作中,他发现我国已出版的地图中,地名问题很大。一些地图中汉语地名写错,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名常出现一名多译和同词异译等现象,给读者带来许多不便,也有损国家的尊严。地图的质量好坏,地名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于是曾世英开始转向地名研究。他倾注数十年心血,对采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我国地名,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和具体实践,从多方面论证了以此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化的国际标准是历史的必然,为联合国最终通过我国自己的地名罗马化方案,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他对残留在我国西部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图上带有殖民主义色彩的外来地名进行了清理,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曾世英对地名学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极大地推进了这门学科的健康发展。
 (摘编自《地图》编辑室《创地图学伟业开地名学先河——现代地图制图学家、地名学家曾世英》)
 材料二:
 版图在中国最早指户籍和地图,后代指国家领土和疆域。国家版图是一个国家行使主权和管辖权的疆域,可表现为图、文、声、像等形式,地图是最常用、最直观、最主要的表示形式。国家版图不仅在地图上呈现了一国的领土主权范围,更深刻影响着国民对本国领土意识的认知与认同。这种独特地位决定了地图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格的法定性和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申报》地图”这部现代化地图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影响广泛深远,受到国内外地学界和教育界的赞赏,获誉颇多。
 B. 版图现指国家领土和疆域,版图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对其的治理应立足总体国家安全观,不孤立而为。
 C. 地图呈现了一国的领土主权范围,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格的法定性和严密的科学性,是国家版图最主要的表示形式。
 D. 较之传统的国家安全观,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含的要素、涉及的领域完全不同,而且对版图安全的重视程度也不同。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没有根据《中华民国新地图》底图对全国和各省的面积进行准确统计,就无法对以往各种地图中全国范围内的地理方位进行纠正。
 B. 地图中的地名一旦译写不规范,带有殖民色彩,不仅会影响地图的质量,给读者带来不便,更会对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造成损害。
 C. 由于版图类“问题地图”既可单现,也可与另两类共现,所以版图问题在已发现 “问题地图”中占比最高,版图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D. 只有安全观具有了非传统、总体、高级的特色,总体国家安全观才能打破国家安全传统认知局限,呈现多领域综合互动的大安全格局。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从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高度来评价曾世英对一些外来地名的清理工作,突出清理工作的艰巨。
 B. 材料一紧扣选文的主标题,主要叙写了曾世英学术经历中的两件大事,叙写内容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
 C. 材料二第2段先对“问题地图”进行阐释、分类,接着指出版图问题的严重性,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D. 材料二在点明版图安全与总体国家安全的关系后,再分析“问题地图”泛滥的原因,能引发读者关注。
 4. 曾世英参加“《申报》地图” 编绘经历对科研工作者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有什么启示?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5. 我国应如何展开治理以维护国家版图安全?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摆渡口(节选)
 刘绍棠
 大船解开铁索,就像脱缰的野马,一直顺流下去;浪头追着船屁股,紧紧地顶撞着,溅起无数的水点子。
 李有福掌着舵,左拨右拨,大船却不老老实实听从摆布。王福亮用篙头一试,已经找不着河底,他心里打个寒噤;他一瞧跟车的,急得直瞪眼,心说:“八成要出危险,跑吧!”找个空子,“扑通”一个猛子不见了,篙头也跟着漂走。
 李有福也想跳下去,跟车的就站在他背后,不错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