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二中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 共20题,约14430字。 -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10月份阶段练习——高二语文试题 
 满分130分,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选择题,请用2B铅笔将所选的答案涂在答题纸对应题号上;
 2.笔答题,请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对应题号处。必须在题号所对应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阅读(63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
 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
 天刚破晓,大家便开始准备。我是在七点多钟随同记者团从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卡叽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
 仪式开始
 九时整,各国代表按照签约程序依次签字……全体签字毕,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投降书
 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降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傍晚时分,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
 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大战中空军将士厥功甚伟,理应有此荣誉,以这样浩浩荡荡的阵势,参加敌人的投降典礼。我听见临近甲板上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
 这水兵的话是对的,我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可是,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节选自1945年11月2日朱启平《落日》,有删改)
 材料二: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
 1. 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是通讯。文中准确地点出日本代表向联合国签字投降的具体时间,以此纪念标志性事件的发生,突出其严肃、庄重。
 B. 材料一最后一句“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言简意赅,前半句写出了中国遭受屈辱、人民浴血奋战的历史,后半句表达了对重获新生的中国的期待。
 C. 材料二中提到“白皮书来了”“值得庆祝”,是因为毛泽东认为可以利用这件事来教育一部分心存幻想的知识分子。
 D. 《别了,司徒雷登》与《别了,不列颠尼亚》,两篇文章从标题形式到民族感情都很相似,都表达了民族自豪感。
 2. 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A. 材料一采用小标题形式,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展现典礼过程,全文条理清晰,各片段既有机相连,又自成体系。
 B. 材料一通过描写军舰上的水兵脸上的微笑,让读者感受到胜利的喜悦,体现了新闻通讯的真实性、文学性、评论性。
 C. 材料一在叙述签字仪式时插入“九•一八”和“一九三三”事件,巧妙将客观历史事实与主观情感抒发相结合。
 D. 材料二题目《别了,司徒雷登》语意双关,表面是说司徒雷登离开中国,实则隐寓美帝主义对华侵略政策的失败。
 3. 下列选项中,论点和论据不匹配的一项是( )
 A.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百万将士痛击日寇。
 B.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国民党反动派亲附美国。
 C. 君子喻于义。——闻一多拍案而起,朱自清宁饥不屈。
 D. (天下)交相恶则乱。——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回击轰炸广岛长崎。
 4. 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前半句写出了中国遭受屈辱、人民浴血奋战的历史”错误,前半句“旧耻已湔雪”是说“曾经的耻辱已经得到洗雪”。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评论性”错误。此处通过描写水兵微笑让读者感受到胜利的喜悦,是通过细节描写体现新闻通讯真实性、文学性的特征,并没有体现评论的内容。“评论性”指对事件、人物进行主观评价或分析,而“水兵
 (二)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守翻口①
 孙犁
 那天我们正吃早饭,听见外面一声乱,中队长就跑进来说,敌人到了村外。三槐把饭碗一抛,就抓起我的小包裹,他说:“还能跑出去吗?”这时村长跑进来说:“来不及了,快下洞!”
 我先下,三槐殿后,当我爬进横洞,已经听见抛土填洞的声音,知道情形是很紧的了。爬到洞的腹地的时候,已经有三个妇女和两个孩子坐在那里,她们是从别的路来的。过了一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