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东华松山湖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检测(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0/21 15:05:4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160字。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学习效率检测(一)
  高二语文
  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术发源于军事战争,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经有“武”字,上戈下止。古文字学家于省吾先生指出,“武”字其“本义为征伐示威。征伐者必有行,止即示行也;征伐者必以武器,戈即武器也”。
  “武”在进入西周之后被迅速赋予“德”的内涵,成为周代礼乐制度的重要内容,并且延续千年不衰,成为中国军事思想和中华武术思想的核心内容。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97年,晋楚展开“邲之战”,楚军获胜,楚庄王在战后并未因此得意忘形,他将“武”之含义解释为“止戈为武”,即能够停止战争才是真正的“武”。这种观念可以说吸收了《诗经》中歌颂周武王用武功平定天下、恢复和平的诗篇所宣扬的内容,亦继承了《尚书》中“明德慎罚”“义刑义杀”的理念,并且影响到后世“刑期无刑”“杀以止杀”“战以止战”之观念,也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又勇于捍卫正义的精神品质塑造之路。除此之外,楚庄王还提出了“武有七德”的观念,即:“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乐”“丰财”。如果我们略作引申,则楚庄王所说的“武之七德”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制止暴力、消灭战争、施行德政、传承功业、安定人民、团结友邦、充盈财富。楚庄王提出的“武之七德”,不仅包含了悲天悯人、天命所归的和平理想,而且还具有追求德政的政治理念,更强调安居乐业、增加财富的现实意义,一个立体的“武德”观念从此树立起来,并且被代代传承、不断丰富,成为中华武术的道德核心。
  如果说“武德”是中国武术历史传承的精神内核,那么中国武术得以生生不息的源泉与动力就是“兼容并包”和“求真务实”。
  在明代抗倭战争中,明朝曾从广西调遣壮族“狼兵”参与抗倭,其中一支“狼兵”由田州土官岑猛的妻子瓦氏夫人率领,取得了辉煌的战绩。瓦氏夫人所率领的“狼兵”有所谓的“岑家兵法”,擅长小队作战。在抗倭战争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戚继光的“鸳鸯阵”,当年可能就借鉴过“岑家兵法”。瓦氏夫人擅使双刀,并将刀法传授给了项元池,项元池又将双刀法传授给吴殳,吴殳在他的武学名著《手臂录》中作《双刀歌》以记录此事,他还将自己从河北“渔阳老人”处学得的剑法融入瓦氏双刀法,并且将瓦氏双刀法进一步演化为枪法。正是吴殳的学习与改造,使得广西壮族的武术与中原武术互相交流融合,形成了新的武术招式与技术理念。
  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发现倭寇刀法凌厉,于是他在所获日本刀法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著成《辛酉刀法》,以此教练士卒对抗敌人。后来,程宗猷和吴殳都钻研日本刀法,并将心得记录在各自的著作中。这种双手刀法在中国一直流传不辍,到清末民国时期,一派由河北黄林彪传给马凤图,马凤图曾将该刀法改编成“破锋八刀”;另一派由吴桥谢德恒兄弟传给刘玉春等人。1928年“中央国术馆”成立,马凤图传人马英图和刘玉春传人郭长生将各自所传加以整合,称之为“二趟苗刀”。今天所谓的“苗刀”即源流于此。
  中国武术之所以能够做到“兼容并包”,与其一贯的“求真务实”追求是密不可分的。为什么瓦氏双刀、岑家兵法甚至日本刀法等能够被古代武术家借鉴,就是因为它们都经过实践,曾经被证明是有效果的武艺技巧。可以说,“兼容并包”本身也是“求真务实”的一种体现。
  (摘编自吴洋《止戈为武:文献中记录的中华武术观》)
  材料二
  “止戈为武”的原始赋义代表了中国古人对于武事也即暴力工具或暴力行为的最初态度和看法,也内在地生发出中华武德的核心命题——“止戈”。戈为战争杀伐之器,是暴力的符号象征,“止戈”暗含对于暴力的合理运用、规训与控制——这意味着,“止戈”的命题“两位一体”地生发天然具备“武德”内涵规定的中华武文化。在这个层面上,“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武”本义为征伐示威,被赋予“德”之内涵后,成为中国军事思想和中华武术思想的核心内容。
  B. 楚庄王认为“止戈”才是“武”,既与前人正当用武理念一脉相承,也影响到后世“刑期无刑”的观念。
  C. “武”解读为“示行”和“止戈”,是置于武德观和字源学两种不同视角,且这两种视角并非对立。
  D. 戚继光的“辛酉刀法”、马凤图的“破锋八刀”以及“二趟苗刀”都体现了中华武术求真务实的特点。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武”的理解及“武有七德”的提出,体现了楚庄王对国计民生的关注,对以德治国的追求,对长治久安的向往。
  B. “兼容并包”“求真务实”是中华武术不断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二者既是并列关系,也互为因果。
  C. 吴殳将剑法融入瓦氏双刀法,并继续演化出枪法,使得广西壮族的武术形成了新的武术招式和技术理念。
  D. “止戈”暗含对于暴力的合理运用、规训与控制,契合中华武文化内涵,是中华武德的逻辑生长点。
  3.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二中对“止戈”的情境解读的是(   )
  A.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B. 昔者宋襄公尝为仁义矣,楚人尚诈我必信,彼兵尚奇我必正……一战而为敌所执,再战而身死国削,为天下笑。
  C.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D. 迨闽中告急,势在燃眉,(戚)继光提偏师入闽,累战俱捷,所捕斩首级,见于奏报、载在实录者,殆将二万。
  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以“武”为论述核心,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5. 生活中从来不乏暴力,大到俄乌战争、巴以冲突,小到校园霸凌、邻里矛盾……该如何面对、解决这些暴力冲突呢?请概括你从材料中得到的启示。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通过两个材料对中华武术的核心理念进行系统的诠释。材料一重点介绍了“武”从单纯的军事行为演化到蕴含“德”的内涵,并且注册“武德”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强调兼容并包和求真务实是中国武术持续发展的动力。材料二则针对“止戈为武”的思想进行深入解析,将其作为中华武文化和武德核心的一部分,分析了几种不同情境下“止戈”的意义。文章通过历史实例和思想解读,展现了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和平理念和实用价值。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都体现了中华武术求真务实的特点”说法有误。“辛酉刀法”是基于日本刀法的实践进行改造,而“破锋八刀”和“二趟苗刀”虽然反映了“求真务实”的精神,但材料没有具体提及它们的实践过程,因此不能笼统地说它们都体现了此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龙袍郑
  冯骥才
  世事纷纷难诉陈,知机端不误终身。燕赵故地血刚烈,尽是俗世妙奇人。
  天津卫的名人都有来头,来头都不小。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绰号“龙袍郑”的郑老汉,来头可是顶了天——皇上。
  ①郑老汉是海河边一个渔夫,一个人,一条船,有兴致时拉网打鱼,有空闲时握竿钓鱼。吃鱼卖鱼,靠鱼活着,傻傻乎乎,乐乐呵呵。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