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六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110字。
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彭凯平:您认为年轻人该怎样学习国学呢?
傅佩荣:我觉得年轻人一定要先学习儒学,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儒家对于年轻人的人生方向、自我修炼、为人处世都有很好的指引。学《论语》有个好处就是孔子有很多学生,他因材施教,年轻人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比如我像子路,我像子贡,那么我就可以从他们那里直接向孔子请教。
另外对年轻人我喜欢强调“三自主义”。第一个,自力更生。人的基本尊严是靠自己活下来。无论如何要坚定自己的脚步。第二个,自强不息。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天都要想今天该怎么过?什么都是空的,把今天过好生命就充实了。第三个, A 。你要让自己从你做的每一件事中获得快乐。
彭凯平:这也是我们积极心理学经常讲的。很多人误以为积极心理学就是让人要快乐,其实这个“积极”不仅是形容词,也是动词,人要通过自己不断的奋斗到达真正的幸福。
彭凯平:在中国没有心理学之前, B ?
傅佩荣:多少年以来,中国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是靠诵读经典来慢慢化解心理问题的。《论语》《孟子》对我们现代人可能很遥远,但是自宋朝以后,他们的人生环境就是和这些经典相伴的,遇到任何问题都会在圣贤的言论中寻找答案。如身处窘迫时,想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会感觉孟子在支持他,古时很多文人就是靠这种圣贤的信念支撑下去的。有些人受不了了,就会转而接受道学,跟世界保持距离,摆脱外物的干扰,所以魏晋之后道家是显学。
彭凯平:我们说儒释道,包括佛学都是关于“修心”的学问,您认同吗?您能概括一下它们对“心”的核心理论吗?
傅佩荣:佛学比较简单,因为它是宗教。所有宗教对于人心理的问题都有答案——你这一生所遭遇的、所困扰的,前世有原因,后世有报应。宗教对人心理的影响很直接,想通这个你的人生就没什么执念烦恼了,我现在受难是因为前世造了业,这一世受难,下一世就会有福报。所以一般信仰宗教的,很少会有抑郁倾向和自杀风险。
儒家的话比较积极。它讲你与其去烦恼,不如积极奋斗;往内走不如往外走,我要和人群交往,发展积极的关系。这个对心理的帮助就很大,因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心理问题往往来自于和人的互动,所以在儒家思想里面,他强调了礼这个字——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对自己有了一些约束才能更好的发展人际关系。
至于道家就是对心理学来说最好的一个帮助了。你只要看看《庄子》里面的故事,你马上觉得你活在世界上有什么好抱怨的,人活着就应该很开心的。
彭凯平:您提到“自我约束”,在这一点上,儒释道佛之间是否有共通点呢?
傅佩荣:是的,所有的学派只要谈到人生的问题一定都是从自我约束开始。因为人生的很多问题就是从人与人互动的时候出现的各种状况而来的。
损人利己,这四个字可以概括所有人际交往的困难,你只要损人利己,困难就来了。因为别人也跟你一样的想法,到最后出现各种矛盾冲突。所以所有的宗教像天主教、基督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傅佩荣认为《论语》的独特价值在于孔子践行了“因材施教”,这使得当代青年能通过将自己代入子路、子贡等弟子角色,直接与古代圣贤建立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B.彭凯平指出“积极”一词兼具形容词与动词属性,并阐明“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理念,与“三自主义”完全一致。
C.傅佩荣认为,古人是依靠诵读经典与圣贤言论建立联结的,如或窘迫时借孟子之言获得信念支撑,或接受道家以求超脱。
D.傅佩荣以王阳明去世后“天地鬼神依旧存在”为例,意在说明其“主观唯心论”学说存在无法克服的理论缺陷,并由此过渡到对其“知行合一”这一观点的探讨。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探讨各家学派时,傅佩荣多次使用“譬如”“比如”等词引出具体事例,如《庄子》的故事、《老子》的认知层次,使其阐述更为生动具象。
B.傅佩荣对“宗教解决心理问题”机制的剖析——归因前世以消解当下执念,与对儒家“往内走不如往外走”的倡导,构成了一种潜在的对比。
C.二人讨论儒释道“修心”作用时,彭凯平强调心理学视角的共性,傅佩荣则区分各派特点:佛学重因果、儒家重人际、道家重认知。
D.彭凯平在讨论中引用梁启超的观点,如“两个半圣人”和“佛学都是关于修‘心’的学问”,体现了其对国学大师权威论述的绝对推崇。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访问者如何在对谈中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傅佩荣认为“所有的学派只要谈到人生的问题一定都是从自我约束开始”。请结合文中儒、释、道三家思想,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两地书
梅子
1942年 秋吾妻阿兰:
见字如晤。前方战火已燃,归期不定。家中父母年事已高,孩儿尚幼,为夫只得将千斤重担全交予你,日夜思之,既愧且念。惟愿你照料好家人,更护好自己,待我消息。
夫子归
1943年 春孩儿他爸:
家里一切都好,爹娘身子还算硬朗,孩子们每日会帮着拾柴、喂鸡,我都照看着呢。我也加入了游击队,跟着同志们学埋地雷、传情报,和鬼子周旋时虽险,但想着能和你一同抗敌,便浑身是劲。前几日鬼子轰炸机来,大壮媳妇为护孩子没躲过去……村长给那娃取名“胜利”,说要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