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九师联盟2026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0/16 9:51:4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4 总计: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740字。

  河北省九师联盟2026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战争历史的细节之处回望
  房伟(作家,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出现了很多抗战题材作品。《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①引发了我很多思考,能否也请邱老师具体谈谈您对这部作品的感受?
  邱田(评论家,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首先,这是一部战后的回忆之作,这种“后记忆”式的写作是抗战文学近期值得关注的新类型;其次,这部百岁老人口述史也是对百年中国的一次回望。与西南联大同学汪曾祺的书写相比,杨苡口述史为读者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也道出了女性在战争中面临的更为复杂的困境。战争的伤痛深入骨髓,创伤记忆并未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忘,反而在脑海深处愈加清晰,杨苡通过口述重返记忆之场,将经过沉淀的战争记忆诉诸笔端,既是对历史事实的如实记述,亦是对个体情感的再度抒发,宏大主题和微观体悟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文学叙事……当然,杨苡的这部作品属于口述史,虽然余斌尽力保存了讲述者的语气和口吻,但毕竟在艺术表现上弱了一点,尽管如此,这仍然是一部重要的有关抗战的优秀之作。在以往的抗战文学创作中,我们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进行记述,更多地强调集体记忆,《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则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战争书写,家国情怀与儿女情长兼具,写下的是能够引起普遍共鸣的大时代中的普通人的命运。里面有一些有趣的细节,比如巴金是那个年代的青年偶像,但他对待“粉丝”杨苡的态度是那样老成又严谨。在抗战中,杨苡从一位不知世事的天津大小姐蜕变成为朴素勇敢的后方知识青年,这中间的种种磨砺及心路历程,对今天的青年人未尝不是一种启发。《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的问世无疑在提醒读者,抗战文学不是历史遗迹,而是在历史的流动中不断自新。
  房伟:在您看来,抗战时期的抗战文艺、新中国成立后的抗战文学、新世纪以来的抗战文学,呈现出哪些不同的特征?在这些抗战文学之中,是否有“一以贯之”的艺术特质与价值观诉求?
  邱田: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同一题材可以有不同的创作视角与表现手法,只是需警惕以后见之明评判前人的创作,比如抗战时期的抗战文艺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时效性与传播度很重要,对美学价值不应苛求。谈到抗战文学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抗战文学大多沿袭革命文学传统,新世纪抗战文学则是百花齐放,这其中不仅有文学文本的创作,还应包括戏剧、影视等多种形式。抗战文艺是一种广义上的抗战文学,抗战文学并不止于抗战时期的创作,在和平时期的回溯与重提仍有其自身意义。如果说一以贯之的特质,大概是创作者对历史和生命的尊重,以及中国人民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这一点在世界文学范畴内也应是如此吧?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在当下对战争的回望,一定会包含新的思考与新的意识,同时也是通过不断重申历史,提醒人们勿忘往昔伤痛,警惕对战争记忆的扭曲与改写,避免对历史记忆和民族伤痛的遗忘。然而,抗战文学的创作并非无可指摘,我也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在您看来,(   )?
  房伟:中国抗战文学目前形成了一些固定范式。近些年来,抗战影视剧比较流行,我觉得中国抗战影视剧特别是电影,都比较擅长表现崇高美和悲壮美。中国抗战文学作品将战争本身的宏大美学发挥到了极致。但相对而言,描写战争之中生活形态的作品,相对就少一些,《四世同堂》是一个特殊的例子,这部作品的很多细节都显示了战时北平普通百姓的生活。还有,就是对战争复杂性的揭示,也有很多不足。我们很多抗战文学,更擅长非黑即白的道德化叙事,而对于战争之中人性的复杂性则揭示得不充分。《四世同堂》则不是这样,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部长篇作品,老舍先生将朴素爱国情怀与人在战争中的“生活挣扎”结合在一起。
  邱田:我最初读《四世同堂》是被京味小说的韵味所吸引,之后跟随主人公一家跌宕起伏的命运感受到了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战争不再是教科书里冷静的叙述,也不只是战场上激烈的正面厮杀,而是变成了普通人生活里的日常。这种阅读体验让读者真实地贴近那段历史,也能够更加冷静地思考战争中个体与国家的关系。沦陷区里生活的人面临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更是精神上无休无止的折磨。在日寇的统治下生活,个体的努力和妥协始终是无法保全自我的,爱国成为一种朴素情感,抵抗也成为内心自发的抉择。个体抵抗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借用杨绛的表述:“沦陷在日寇铁蹄下的老百姓,不妥协、不屈服就算反抗,不愁苦、不丧气就算顽强。”《四世同堂》是一部包含爱国主义色彩的小说,但也饱含着细腻的国民性书写。广义而言,钱锺书、张爱玲的书写也属于抗战文学范畴,《围城》《封锁》是对战争的别样记述,在现实生活里普通人在战争中自然要面对种种复杂局面,这方面的书写与挖掘也是战争书写的另一面。近年来这方面的创作也有新的内容,如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王尧的《桃花坞》等。
  (有删减)
  【注】①《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由翻译家杨苡口述、学者余斌整理撰写。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属于口述史,艺术表现力稍弱,但其中对历史事实和个体情感的书写能为读者提供新的观察视角。
  B.杨苡曾是一位不谙世事的大小姐,抗战使她逐渐成长为朴素勇敢的知识青年,她的口述史有助于加强年轻人对战争的认识。
  C.《四世同堂》跳出中国抗战文学的固定范式,放弃表现崇高美和悲壮美,描写了战争中的生活形态,充分揭示出战时人性的复杂。
  D.对于抗战时期的抗战文艺而言,时效性和传播度很重要,倘若忽视这些而一味追求美学价值,则不利于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邱田在谈话中引用克罗齐的名言,是为了强调历史与当下的联系,特别是重申抗战历史对今天的重要意义。
  B.《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其中记述巴金对“粉丝”态度的细节,展现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C.从《四世同堂》中,读者可以窥见沦陷区百姓的日常生活,他们的不妥协可以被看作是对日寇的一种抵抗。
  D.如今,重读《围城》《封锁》等展现对战争别样记述的作品,能帮助人们了解战争中个体复杂的微观感受。
  3.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的讲述者杨苡是  ①  ,又在若干年后对往昔岁月进行回溯。这种“后记忆”的抗战文学写作体裁 ② ,还包括散文和诗歌。与报告文学不同的是,这种回溯写作相对比较私人化,是以个体化叙事的方式来记述历史,铭记战争。“后记忆”的文学创作不全是纪实,也有 ③ ,这种写作的独特性值得深入研究。
  4.根据上下文,文中括号内的问题可能是什么?请写出一个并阐述理由。(4分)
  5.“在战争历史的细节之处回望”是部分抗战文学的一大特点,请结合文本,谈谈课本中孙犁的《荷花淀》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从五台到崞县
  周立波
  二月三日,雪。
  浓云密布,雪花仍落。五台的山间田上,一片白色。上午九时动身到五台县去,途中,太阳在云隙间微微露出,耀人眼睛。过驿马坡。去年十月在这里,我初次遇见彭德怀先生,他正从这里经过,访卫总司令①,那时正是忻口抗战的中央军⑫,得到第八路军和游击队在侧后方的活动帮助,阻止了同蒲路正面敌人前进的时候。
  “这几天睡地窝了。”我记得,这是彭对我们说的第一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