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9140字。
2025年八年级(上)十月学情调查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篡改(cuàn)要塞(sè)由衷(zhōng)白首起家(shǒu)
B. 镌刻(juān)颁发(bān)娴熟(xián)殚精竭虑(dān)
C. 驻留(zhù)翘首(qiào)呓语(yì)震聋发聩(zhèn)
D. 酷似(shì)轻盈(yíng)盾形(dùn)屏息敛声(bǐng)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要塞(sè)——要塞(sài),白首起家——白手起家;
C 翘首(qiào)——翘首(qiáo),震聋发聩——振聋发聩;
D.酷似(shì)——酷似(sì),盾形——遁形;
故选B。
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犹如植物的根系,深深扎入中华大地的沃土之中,在漫长历史中不断_______养分。这一坚定根基,_______了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等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体系。因为有了五千年灿烂文明历史的精神底色,______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激荡中_______、生生不息。
A. 汲取 构筑 然后 口口相传
B. 索取 构成 然后 薪火相传
C. 汲取 构筑 所以 薪火相传
D. 索取 构成 所以 口口相传
3.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②其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强化着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③中华民族历来提倡“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这对和平解决争端、构建和平世界具有重大意义。④以和平、和睦、和谐为内核的“和”理念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文化基因。⑤其为世界各国共创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美好未来绘制了蓝图。
A. “承载”是动词,“凝聚力”是名词,“历来”是副词,“这”是介词。
B. “生活方式”“解决争端”“互利共赢”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 第①句没有语病。
D. 第⑤句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文化基因”。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某中学社团举办以“以书会友•学习经典”为主题的读书分享活动,活动安排如下:
(1)温故知新,通晓古今
4.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依次是首联、颈联、颔联和尾联。
C.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D. 1936年,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红星照耀中国》。
(2)学习楷模,伴我成长
5. 根据你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积累填写下表。
人物 性格特征 情节
毛泽东 意志坚强 ①
反抗精神 ②
周恩来 ③ 屋子里陈设简单,一顶蚊帐是可以看到的奢侈品
6. 古诗文默写。
(1)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4)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5)郦道元的《三峡》中用夸张的手法,从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