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8360字。
初二语文
(2025.10)
一、积累运用(21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传统色彩种类繁多,让人眼花□乱,色彩文化更是伴随着社会生活与时代历史的变迁,经历了漫长的更迭演变,得到了全新的传承与演绎。色彩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传统色彩融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拥有别出心(cái)______、诗意盎然的名称:桃夭、秋香、缥碧、月白、(fēi)红……使人产生无边遐思——粉红的桃花在风中摇曳,金黄的稻谷在秋日成熟,青绿的溪水在山涧流淌……只有中国的色彩,才能这般美得不可方物。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①别出心(cái)______②(fēi)红_____③流(tǎng)______
(2)给导语中加点字“缥”选择正确的读音。( )
A. piǎo B. piāo
(3)填入□处的汉字,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瞭 B. 缭
【答案】(1) ①. 裁 ②. 绯 ③. 淌(2)A (3)B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别出心裁(bié chū xīn cái):指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②绯红(fēi hóng):指鲜红色。
③流淌(liú tǎng):指液体流动。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缥碧(piǎo bì):指淡青色。故选A。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眼花缭乱(yǎn huā liáo luàn):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故选B。
2. 请你根据古诗文积累,补全下面梳理单。
手法 名句 情思
(1)____ 相顾无相识,(2)_________。(王绩《野望》) 避世隐居
借景抒情 (3)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4)_______
比喻 (5)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孤独忧伤
拟人 (6)_________,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7)_______
比喻 庭下如积水空明,(8)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从容闲适
对偶 (9)_________,望峰息心; 鄙弃世俗
(10)____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结论:我们发现古人追寻自然风光,不仅追寻山水之美,还追寻内心的丰盈与理想的家园。
3. 根据律诗等有关知识,选出填入下面律诗空缺处恰当的一项。( )
春日书情赠别司空曙
[唐] 卢纶
壮志随年尽,谋身意未安。
风尘交契阔,老大别离难。
腊近晴多暖,__________。
谁堪少兄弟,三十又无官。
A. 月斜五更眠 B. 寒月赠离情 C. 肠断望月还 D. 春迟夜却寒。
4.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个部分。
B. 在报道中选用引语非常重要,引语的恰当使用可以让新闻可感、可听,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话、带有个人特点的话都值得在采访时详细记录。
C. 新闻特写和通讯都是借助文学的笔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差异在于,在报道同一新闻事实时,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横剖面,新闻特写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
D. 新闻评论可以反映作者针对新闻事件或事件中表现出的问题的见解。作者撰写虽然具有极强的主观性,但也不能随意评价,可以引用事实或者权威言论来增强新闻评论的客观性。
二、阅读(46分)
(一)名著阅读(8分)
5.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描绘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英雄人物: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①______;身经百战但只受过一次伤,生活节俭、只有两套制服的②______;白发老翁但是步履矫健、双目炯炯,用一双健腿渡过大河、爬过高山的教授③______;中等身材,胡子又长又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