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市直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0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0/10 17:30:5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560字。

  云南省昭通市市直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个西方人开始阅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作者的言论和著述往往十分简短,甚至互不连贯。打开《论语》,每一小段只包含几个字,各段之间往往也没有联系。打开《老子》,全书只有约五千字,但是老子的全部哲学都在其中了。习惯于用长篇大论进行理性论辩的学生,遇到这种情况,会感到摸不着头脑,不知这些中国哲学家在说什么,由此不免会认为,这是中国哲学家的思想不够连贯。假如果真是这样,中国哲学就不存在了。不相连贯的思想,怎能称得上是哲学呢?
  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述,表面看来似乎不相连贯,乃是由于它们不是专门的哲学著作。按照中国传统,学习哲学不是一个专门的行业。人人都应当读经书,正如在西方传统看来,人人都应当去教堂。读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而不是为了成为某种特殊的人。因此,中国没有专业的哲学家;非专业的哲学家不认为自己要写专门的哲学著作。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专门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专门著作的哲学家,为数多得多。要了解这些人的思想,就需要从他们对友人和学生的言论集和书信中去辑录。因此其中不免有不相连贯,甚至互相矛盾的地方,这是不足为怪的。
  在有些哲学家如孟子、荀子的著作里,的确也有长篇大论的文章。但是和西方哲学家的著作相比,它们仍显得篇幅短小,未曾把道理讲透。这是因为中国哲学家惯于用格言、警句、比喻、事例等形式表述思想。格言总是简短的,而比喻和事例则是自成段落,与前后文字不相衔接的。用格言、比喻和事例来说理,难免有不够透彻的地方,只能靠其中的暗示补足。明述和暗示正好相反,一句话越明晰,其中就越少暗示的成分;正如一种表达,越是采取散文的形式,就越不像是诗。中国哲学家的语言如此不明晰,而其中所含的暗示则几乎是无限的。富于暗示而不是一泻无余,这是中国诗歌、绘画等各种艺术所追求的目标,它也同样成为中国哲学家表述思想时的风格。
  《论语》和《老子》中的简短词句是充满提示的箴言。正由于富于提示,才使它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我们如果把《老子》书中提到的概念列举出来,重述一遍,可能用上五万字或五十万字,它可能帮读者了解《老子》一书的含义,但它本身将成为另一本书,而永不可能代替《老子》原著。郭象把《庄子》书中的诗句用散文予以重述,他的论述比《庄子》一书清晰得多。人们会问:两者之中,哪个更好呢?后来一位禅宗僧人曾说:“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
  (节选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删改)
  材料二: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哲学著作言论和著述简短、思想互不连贯的特点,让惯用长篇大论进行理性论辩的学生感到困惑。
  B.中国哲学家惯用格言、警句、比喻和事例等形式来表述思想,这些可能导致著作语言的暗示性比较强。
  C.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还不能确定精神、思想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规律。
  D.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实践到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历史上并未将哲学当成专门行业,也没有专业的哲学家,因而没有专门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于有专门著作的哲学家。
  B.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作,表面看来似乎不相连贯,甚至互相矛盾,语言也不够明晰,但富于暗示,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C.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如果脱离实践,人民群众就无法掌握正确思想,不能更好地改造社会、改造世界。
  D.认识过程中,经过实践的考验产生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为重大,它才能证明此前的理性认识究竟是否正确。
  3.下列语句,不能体现选文冯友兰所说的中国哲学著作表述风格的一项是(   )
  A.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
  B.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C.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庄子》
  D.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传习录》
  4.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请结合材料二给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正确的思想”下一个定义。(不超过60个字)
  5.《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五石之瓠》是经典的中国古代哲学著作,请从中任选一篇,根据材料一的相关论述,简要分析它与材料二论述风格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鱼在天上飞
  舒婷
  清晨还在做梦,听见长廊上阿姨惊叫不迭,以为打劫,匆匆披衣倒屣开门营救。不料,见青花大鱼缸旁,一地扑扑乱跳的鱼儿,大多已鳞伤鳍残肚破,惨不忍睹。
  肇事的流窜犯们是西墙废墟里一帮自由猫,早已翻栏越垣,凯旋而去。
  两年的惨淡经营,我饲养金鱼初见成效,强盗猫就来洗劫。它们经常困坐缸沿,开作品讨论会似的逐条点拨。并不是见鱼就下嘴,而是疾探出一爪,满地蹦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