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7300字。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试卷
(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
A. 迷茫(máng) 菌子(jüèn) 简陋(lòu) 悠闲(xiān)
B. 延伸(shēn) 茂密(mòu) 花瓣(bàn) 陡峭(dǒu)
C. 麂子(jǐ) 恍惚(hū) 撵走(niǎn) 驿路(yì)
D. 喷香(pèng) 修葺(róng) 四溢(yì) 寨子(zài)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菌子(jüèn)——jùn,悠闲(xiān)——xián;
B.茂密(mòu)——mào;
D.喷香(pèng)——pèn,修葺(róng)——qì,寨子(zài)——zhài;
故选C。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丁卯 逝世 删去 除夕 晦人不倦
B. 朦胧 监督 修润 鞭炮 不耻下问
C. 拖沓 感概 放弃 费事 颠沛流离
D. 业绩 累赘 悲哀 告辞 以身做则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答案】 B
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A.晦→诲;
B 正确 ;
C.概→慨;
D。做→作。
故答案为:B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 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使我们深受感动。
B. 课堂上我们要敢于向老师提问,这种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
C. 在抗战时期,不知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颠沛流离。
D. 我们的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必须艰苦奋斗,以身作则。
4. 关于《骆驼祥子》这部名著,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
B. 《骆驼祥子》写了各色人物,有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爷,大胆泼辣有点变态的虎妞,为生活所迫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以及遭受政治迫害的大学教授曹先生等等。
C. 祥子和车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有虎妞和小福子。
D. 《骆驼祥子》是以19世纪末期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遭遇为主要情节。最终祥子因为贪婪,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堕落为一个麻木、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人。
5.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B. 文章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外貌平庸甚至丑陋,二是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目的是反衬他双眼的敏锐。
C.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暗示托尔斯泰对时代的观察与认识十分深刻。
D.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有一百只眼珠。”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中蕴含了深刻的情感,赞美托尔斯泰能将世间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