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资源简介:
约58420字。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思维导图:
重点字词: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环:围。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冑、盾之类。
委而去之:意思是弃城而逃。委,放弃。去,离开。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意思是,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得道: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至:极点。
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畔:同“叛”,背叛。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君子,这里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即上文所说的“得道者”。
重点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问题探究:
1.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联系现实,古为今用,赋予经典作品以时代意义。对于“人和”“得道”,你是如何认识的?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4.“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
一、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理解,并分别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两个观点。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