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190字。
云南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晨曦初露,太阳从东方缓缓升起,新的一天悄然开启。古人凭借卓越的才智,以一种近乎诗意的方式,将一日的光阴精心雕琢成十二个各具风貌的章节——十二时辰。这一时间划分制度在汉代已经萌芽,当时人们开始采用“十二地支”的顺序来标识一天中的各个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制度逐渐发展完善,并在唐宋时期广泛普及,最终成了中国人普遍使用的时间计量方法。
在十二时辰制度形成之前,古人采用的是殷商时期就已经出现的时称计时法。这种计时方法巧妙地结合了太阳的运行、自然现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规律,将一天的时间划分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十二个时段。“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夜半(子时,23:00—1:00)人静、万籁俱寂之时,张继难以入眠,却意外地从寺中传来的钟声中寻得一丝心灵的慰藉,灵感迸发,创作出千古名句。
除了时称计时法,古人还使用漏刻计时法。“金炉香尽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王安石以漏刻计时法为背景,描绘了香炉烟尽、漏声将残的静夜景象。温庭筠在《更漏子》中说:“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漏声迢递,与春夜的细雨、柳丝、塞雁、城乌等意象相互呼应,共同构建出一幅寂寞与惆怅的深闺春夜图。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二时段,不仅是中国古代时间的诗意表达,更是中国人生活哲学的深刻体现。
(摘编自邵凤丽《十二时辰:古人的时间之美》)
材料二:漏刻在中国起源时间很早。古人曾把漏刻起源时间追溯到黄帝时代,《隋书•天文志》说:“昔黄帝创观漏水,制器取则,以分昼夜。”南北朝时的《漏刻经》也说:“漏刻之作,盖肇于轩辕之日,宣乎夏商之代。”如果说古人在黄帝时代通过观察漏水受到启发,把水的流失与
1.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该漏刻类型及组件名称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单级沉箭漏;①供水壶;②时刻木箭;③下柜
B. 单级浮箭漏;①供水壶;②虹吸管;③下柜
C. 二级莲花漏;①上柜;②渴乌;③箭壶
D. 单级浮箭漏;①供水壶;②时刻木箭;③受水壶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二时辰制度在汉代已经萌芽,在唐宋时期广泛普及并最终成为中国人常用的时间计量方法。
B. 时称计时法依据太阳运行等把一天分为夜半等十二个时段,张继的“月落乌啼……客船”展现的便是“夜半”情境。
C. 虽然漏刻起源于黄帝时代的说法缺乏资料考证,但是商周已有漏刻是事实,不过商周时期的漏刻都是单级漏刻。
D. 单级漏壶计时精度不高,为解决该问题,出现多级漏壶;北宋燕肃发明的莲花漏保证了计时精度,影响深远。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全文按时间顺序行文,开篇描绘新的一天开启的场景,引出十二时辰的话题,再介绍时称计时法和漏刻计时法。
B. 材料一引用诗词,增添文化底蕴,展现出某一时段的特点或者古人计时的情境,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
C. 材料二先追溯漏刻起源,接着详细介绍多种漏刻,呈现了漏刻计时法的发展脉络,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知识。
D. 材料二引用《隋书•天文志》等古籍,增加论述可信度,展现古人智慧和科技成就,利于读者了解古代计时文化。
4. 请结合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漏刻计时法不断发展的原因。
5. 中国古代计时方法丰富多样,时称计时法与漏刻计时法在计时原理和文化意义上有哪些不同?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解析】
【导语】材料一围绕十二时辰展开,介绍其汉代萌芽、唐宋普及的发展历程,提及此前时称计时法,以诗句例证,指出其是古人时间的诗意表达与生活哲学体现。材料二聚焦漏刻,讲及其早起源,形式演变、级数发展,还介绍莲花漏、水运仪象台等重要漏刻及相关创制者。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与解读图表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只要把木箭移到这个受水壶中,随着漏壶中水的流失,受水壶的水面不断上升,木箭露出壶口的部分也逐渐增加,观察起来就直观多了。这种设想的付诸实施,就导致了另一种漏壶——浮箭漏的诞生”可知,该漏刻为浮箭漏。按照序号依次为供水壶、时刻木箭、受水壶。
故选D。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桂花树下
刘帆
庆云常在奇山一带活动。
庆云喜欢画画。①别人画虾,虾有名;画竹,竹生风;画蝶,蝶翩飞。庆云不画这些。他画树,尤其喜欢画桂花树。
庆云旅欧时收藏的一幅画《奥维景致》,据说是荷兰人凡•高创作的一幅油画,这幅画是凡•高1890年的作品。庆云为什么对这幅画感兴趣?一般人问,庆云自然不作答,要是对得上话的人问,庆云会回答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