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未来2025-2026学年高三年级9月联合测评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710字。
河南省新未来2025-2026学年高三年级9月联合测评语文试题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主持人:本次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下发的全面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作出了全面系统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语言生活在新时代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意见》呈现出哪些亮点和创新点?
王 锋:一是强调了党对语言文字事业的领导。在阐述语言文字事业的定位和作用时,指出语言文字事业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强调“服务大局”和“服务人民”的统一 ,进一步强化了语言服务和语言能力建设目标。三是提出了“构建和谐健康语言生活”的新理念 ,有利于重视客观存在的语言矛盾和语言竞争问题,妥善处理各类语言文字关系。四是明确提出语言文字事业的目标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五是面向未来,着眼于信息化发展,明确了语言文字信息技术在国家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王灿龙:《意见》是新时代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文件,除了确立指导思想、明确基本原则、提出工作目标之外,还做了政策上的谋划与要求、工作上的部署与安排,有许多亮点和创新点,催人奋进。当今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迅速发展,并且已经融入国家的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语言文字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意见》强调要推动语言文字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意识,这是一个重要的创新点。《意见》是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定盘星和指南针,能很好地确保语言文字的教学、科学研究及其社会规范服务和国际交流等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
李 艳:《意见》要求:“加强语言产业规划研究。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营相结合,发展语言智能、语言教育、语言翻译、语言创意等语言产业。”我们还看到,语言资源、语言能力、语言服务、语言技术、语言政策、语言规划、语言智库、语言治理等“语言生活”术语在文件中得以充分体现。语言经济生活无疑是社会语言生活面貌的重要方面,与语言政治生活、语言文化生活等共同构成社会语言生活的整体图景。
主持人:《意见》主要目标中提出 ,到2025年的目标是“普通话在全国普及率达到85%”。那么,在大力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时,应如何兼顾保护和传承民族语言、方言的濒危消失问题?
王灿龙: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指的是汉语普通话和简化汉字,它们具有法定地位。义务教育阶段全国范围内使用语文、政治、历史“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教学,是宪法赋予的使命,也体现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法治理念。关于有些方言与民族语言的濒危消亡这个问题,要科学辩证地看待。任何语言(包括方言)都处在动态变化过程中 ,其发展演变的路径和方向不会一成不变,而且语言总是因人而在,因使用而活。因此,最终决定语言命运的是它能否便捷高效地满足社会人群的客观需要以及使用该语言的新生代对这种语言的自主认同和习得情况。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受自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或发展兴盛,或萎缩消亡,都是正常现象。从历史上的情况来看,人类语言发展的总体趋势就是语种在减少。对于我国有些方言和民族语言濒危消亡的问题,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国家在推广普通话和推行汉字的同时,也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护方言与民族语言及其文字 ,比如2015年启动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就持续做了不少这方面的相关工作。
李 艳:普通话是56个民族的共同语,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广普及,同时要保护语言的多样性也就是文化的多样性,传承汉语各地方言和各少数民族语言,处理好普通话、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活。这里有两大任务,既要注意消除语言冲突,主体与多样相统一,维护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又要注意挽救语言濒危,维护语言生态和文化生态,保护好、传承好语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利芳:《意见》明确提出 ,“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构建和谐健康语言生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其中内蕴了深刻的科学的发展的语言观,包含着对我们国家语言生活、语言文化的整体观照,且持有非常自觉的语言资源意识,尤其强调语言文字之于文化软实力提升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普通话的普及率提升与科学保护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都是这个工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者的协同健康发展从一个侧面代表了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积极促进当地群众语言文字能力与文化素养全面提升,积极推进当地历史文化传承与经济社会发展,使各族人民更加关注科学保护民族语言和方言的意识与方法。《意见》在“保护开发语言资源“中提到“建设完善国家语言资源数据库”“建设网络中国语言文字博物馆”等,其实已经对这个问题提供了非常高端的解决方案。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开启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新征程》)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意见》是首次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下发的语言文字工作指导文件,对当下及未来语言文字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B.《意见》强调党对语言文字事业的领导,明确其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C.当今时代,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生活各方面,《意见》强调推动语言文字与这些新技术深度融合,颇具现实意义。
D.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指汉语普通话和简化汉字,在义务教育阶段使用其进行“三科”教学,是各民族的法治要求。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访谈围绕《意见》的亮点、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的关系展开,问题层层深入,既关注政策高度,又聚焦现实矛盾,体现了针对性。
B.王灿龙认为语言的命运由“能否便捷高效满足社会需要”和“新生代的自主认同与习得”决定,这一观点辩证看待了语言发展的内外因。
C.李艳提出“维护语言生态和文化生态”的任务 ,呼应了《意见》中“构建和谐健康语言生活”的理念 ,体现政策与实践的逻辑关联。
D.李利芳强调“普通话普及率提升”与“保护方言和民族语言”是“系统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说明这二者之间相互对立,不可调和。
3.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2字。(3分)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立足新时代语言生活特点 ,提出构建和谐健康语言生态。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时 ,需兼顾多方关系:既要提升普通话普及率,① ,还要科学保护方言与民族语言。语言的兴衰受主客观因素影响,若某种语言无法适应社会需求,或 ② ,便可能走向濒危。对此,《意见》提出建设国家语言资源数据库、网络语言文字博物馆等举措,通过数字化手段 ③ 。
4.请简要概括《意见》提出“构建和谐健康语言生活”这一理念的原因。(4分)
5.我国是当今世界上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五大语系130多种语言、十大汉语方言以及难以计数的方言土语。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应如何结合《意见》的创新点科学保护方言和民族语言?请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情 怀
王生文
刘院长这几天只要一闲下来,想的就是堆雪人。心里想,手心也跟着痒,眼睛不时往天上瞅 ,雪好像还没有影子呢。
但降雪之前,刘院长有好多事要赶紧做。
这次强降雪早几天就发布了预警,民政局领导还专程来过一趟。为了保证敬老院的老人们平安度过这次寒潮,每个细节都做到位了 ,比如窗户每条缝隙都打了一层玻璃胶。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地检查,整整两天刘院长没有歇息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