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三适应性测试(二)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9/7 21:25:2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4 总计: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4580字。

  绝密★启用前
  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三适应性测试(二)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碳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景观指经过文人书写的景观,包括山水名胜等自然景观和楼台寺观等人造景观。文学景观研究有多个层面,历史层面主要考察文学景观的形成与变迁过程,文学层面着重揭示文学对形塑景观和传播景观的意义,文化层面侧重研究影响文学景观变迁的文化因素。历史研究是基础,而探讨景观的历史变迁离不开具体时空,历史时空除了流动的时间外,还包括文学景观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形貌两个空间要素。
  文学景观的地理位置可从点、线、面、群四个层面来考察。点指景观所在具体地点。如古黄鹤楼一直位于蛇山之西黄鹤矶头,20世纪80年代重建时移至蛇山中腰。线指景观所处交通路线,景观处在僻陋之地还是交通要道,既关系着景观与文人相遇的频率,也影响着作家书写的内容甚至主题风格。面指景观所属古今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历时而变,记录景观所属的古今区划,便于共时性分析景观的地域分布、历时性考察景观的时代变迁。群指景观所处的景观群落,文学景观常与周边景观形成关系复杂的景群,例如岳阳楼、洞庭湖和君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黄鹤楼及蛇山景观,与鹦鹉洲、晴川阁等形成景观群落等。
  文学景观的空间形貌,既包含景观的自身形象,又涉及景观的周边环境。自然景观的地形地貌、形状姿态,人造景观的选址造型、规模结构,都属于景观的自身形象。如安徽天门山的山形水势是“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洞庭湖中的君山形象是“白银盘里一青螺”。景观并非孤立的观赏对象,而是与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所以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也是景观形貌不可分割的部分。如“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是宣城北楼所观之容,独特的周边环境也是文学景观的鲜明标志。关注文学景观形貌上的地域差异、时代变迁和作家的书写特点,能为文学景观的地域分布、变迁考察和作品分析提供诸多研究切口。
  时间是历史考察的基本线索,按照时间脉络梳理文学景观的形成、演变历程,方能清晰呈现景观变迁过程中的各类文化信息。文学景观的形成,须关注景观本身存在之始和景观文名形成之时这两个时间点。自然景观,形之天然,主要考察文人最早对景观的发现和书写,以及命名或改名,比如柳宗元笔下的“永州八景”,李白笔下的九华山、郎官湖。人文景观的始建与出名,有时相隔甚久,有时同步形成,前者如岳阳楼、黄鹤楼,后者如沧浪亭、醉翁亭。文学景观的演变,需要梳理两条线索,一是景观的历代沿革,侧重景观的物象延续,自然景观主要考察景观地理位置或空间形貌的变化,如黄州赤壁的远离江岸,长江三峡的猿啼不再;人造景观主要按时序考察建筑的兴废、移址和环境变化等。二是景观的历代书写,侧重景观的文脉传承,主要按时序梳理景观的书写史,以及文人书写景观的地点、年龄、身份、经历等信息。考察文学景观的演变,须综合考察景观的兴废沿革与书写历史,了解景观书写的背景,考量其沿革变化的频与偶、书写活动的密与疏,揭示景观变化的规律。
  (摘编自邵大为《文学景观历史时空的可视化呈现》)
  材料二:
  以诗词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价值,以旅游弘扬诗词文化、推动诗词传播。今天的诗词旅游既是文化传统的延续,也有着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
  唐诗宋词里的江山胜迹,至今依然是中国人寄托情感、凝聚认同的精神依凭。近年来,与诗词相关的文旅融合新业态不断涌现。跟着诗词游历山水,寻访诗人足迹,体味诗心诗情,正日益受到人们欢迎。诗旅融合成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新亮点,也是推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文学景观的地理位置而言,它的点、线、面、群四个层面是逐步拓展的,前一个层面是后一个层面的基础。
  B.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和“白银盘里一青螺”描写了自然景观的地貌与形态,是文学景观的空间形貌的体现。
  C.文学景观在今天仍是中国人寄托情感、凝聚认同的精神依凭,因为这些景观能弘扬诗词文化,推动诗词传播。
  D.创造性利用诗词资源,能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形象,让诗词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水名胜、楼台寺观等要想成为文学景观,必须经过文人书写,以赋予这些景观文学层面的意义。
  B.虽然长江三峡猿啼不再,但“两岸猿声啼不住”之类的文人书写作为景观演变的证明并未失去其价值。
  C.一些游客旅游时为了娱乐改动了涉及文学景观的诗词,反映了对价值引领和文化构建的忽视。
  D.打造文学景观,除了挖掘古代诗词的文化内涵,鼓励当代诗人创作新的诗篇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3.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不能体现文学景观“周边环境”的一项是(3分)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
  B.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凤凰台)
  C.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西湖)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
  4. 材料一主要从“历史时空”的角度论述文学景观,请概括说明其中“时”与“空”的具体内涵。(4分)
  5. 同学们计划开展以“黄鹤楼文旅资源梳理与利用”为主题的调研活动,请结合材料,从文学景观的角度对调查的主要内容给出建议。(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拯救东风240  孙晓青
  经年累月,新藏线上那一串珍珠般的小兵站,沉淀了不少故事。一天,我和某边防团团长同行,上山看望执行任务的部队。投宿库地兵站那天,我把王祥约到我的房间,和他进行了一番夜谈。
  王祥是四川蒲江人,中学毕业后去学了汽车修理,1993年12月应征入伍来到南疆。边防团编有汽车连,王祥因为有修车的专长,被安排去学开车。出徒后第一次跟着师父上山,师父就向连里建议:“这个兵可以放单了。”于是,连队将一台运输车交给他,让他在山下负责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