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全国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联合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820字。
福建省全国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联合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和本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 、阅读(71分)
( 一 ) 阅 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年来,由饺子执导的哪吒系列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闹海》,让哪吒的故事获得了更大的影响力。特别是最近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后,其全球票房(含预售 及海外)已破150亿,暂列全球票房榜第5名,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
实际上,妇孺皆知的哪吒故事,是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融合而成的产物。进入中土之后的哪吒形象,随历史时代变迁而演化,不断被赋予中土色彩。在文学领域中则化身为杂剧中的勇武神将、神魔小说中的叛逆灵珠、说唱文学中的顽劣童子;在当代各种文艺形式中,又以少年英雄等形象出现。
哪吒闹海故事的核心情节是斗龙屠龙。这个重要情节在中国文学艺术中经历了漫长的累积,才形成系统而精彩的故事主干。作为“闹海”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析骨剔肉”是哪吒形象中国本土化之后的一个重要形象转折,物质生命已经结束的哪吒如何重生成为故事编 排的要点。哪吒故事在艺术性全面提升的同时,宗教意味开始慢慢淡化,哪吒的个体性格元素开始萌发,为后来哪吒形象的进一步丰满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宁稼雨《从文化源流看哪吒故事缘何火爆“出圈”》)
材料二:
在当代神话的理论视野下,2019年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2020年的动画电影 《姜子牙》以及2023年暑期档电影《封神第一部》都是较为典型的针对封神故事的原型改编。这种改编主要包括了三个层面的工作。
第一个层面是叙事方面的改写。三部影片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哪吒形象历经地域和时代变迁,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传入中土后,在众多的文艺形式中产生了众多的形象。
B.《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封神第一部》均采用“英雄之旅”的叙事模式,利于发挥传统文化的当代功能。
C.《封神演义》小说的文学史地位原本不高,但却从古代一直火到现代,是因为故事的宗教意味逐步淡化,而艺术性则不断提升。
D.材料二中哪吒“弑父”的对象由父亲转变为生而为魔的命运,这一改编的实质可归属于材料三“文化起义”的范畴。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要探讨《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必要从文学和历史的角度对哪吒 这一文学形象进行溯源探流。
B. 封神演义故事改编成电影,需要改造成线性叙事形态,并设定主要人物,以解决松散的传统神话不太适合在银幕上直接呈现的问题。
C. 对神话电影进行颠覆性改写,从而为电影中的人物和故事赋予当代价值,才容易被当下的观众和市场接受。
D. 将传统文化题材改编成电影,如果选择既有历史性又有奇幻性的故事,再赋与当代价值,成功的可能性就大。
3. 材料三中横线处的一句话,最有可能是(3分)
A.今天的影视文学为什么也对《封神演义》情有独钟呢?
B.《封神演义》的文学性、艺术性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
C. 原来地位不高的小说《封神演义》何以在民间影响深远?
D.在流传过程中,《封神演义》的主旨有着怎样的变化?
4.饺子执导的哪吒系列电影为何会“火”?请从“故事改编”的视角,结合材料分析其“火”的原因。(4分)
5.“析骨剔肉”是哪吒闹海故事的重要情节,这一情节是否有必要在电影改编中保留?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6分)
(二)阅读Ⅱ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禁 忌 ( 节 选 ) (苏联)
阿斯塔菲耶夫
树苗很小,爷爷把树苗递给奥达尔卡,郑重其事地说:“奥达尔卡,你今天满七周岁啦! 要把这棵樱桃树苗栽上,让它和你一块儿长大吧。”爷爷慢慢地蹲下身来, 一只手扶着树苗 细细的枝干,另一只手把土扒松弄匀。
小姑娘用旧木桶提来了水,照爷爷的吩咐小心地浇在露出地面的小小树苗的根部,然后,坐到爷爷身边。爷爷说这株小樱桃树日后能长得比茅屋还高。爷爷还告诉奥达尔卡说,在沃伦这一带人们把樱桃树看作圣树,无论大村小村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风俗:亲人去世, 八年不吃樱桃。这株树苗的母树还是爷爷小时候自己栽的,现已长成参天大树了,可是结的 果谁也没有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