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评估测试卷
- 资源简介:
约7460字。
第六单元评估测试卷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1~2题 14分)
班级开展“走进想象世界,领悟奇思妙想”专题学习活动。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12分)
资
料
夹 资料一:寻遍名篇,想象就在举止间。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跟随吴承恩天马行空的想象,感受孙悟空的 甲 (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和英雄气概□跟随安徒生夸张的笔触,体会人们随声附和夸赞新衣的(huāng dàn)离奇;跟随袁珂大胆新奇的改编,想象女娲为原本荒凉的世间带来的(péng bó)生机……想象,将一举一动 乙 (凝聚/凝结)于笔端,将纷繁万物概括进文章。
资料二:敦煌石窟,绘有飞天近6 000身。他们色彩斑斓、姿态优美,自由自在地飞行于天空之中,传达着古人对飞天之梦的浪漫想象。战国屈子著《天问》,明朝万户行壮举,正是一代代中国人,以丰盈的想象和锲而不舍的努力,让飞天之梦成为现实。从“神舟”飞天到“嫦娥”揽月,从“天问”探火到“北斗”指路……这些见证着中国航天奋斗史的大国重器,被浸润了传统文化的名字刻下了浪漫的符号,载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遨游天际。无数的航天人在逐梦路上,从不逡巡彷徨,而是一路向前、永不停息。他们才是新时代壁画上最美的“飞天”!
(1)根据“资料一”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huāng dàn) ②(péng bó)
(2)“资料夹”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随声附和(hè) 锲而不舍(qiè)
B.随声附和(hé) 锲而不舍(qiè)
C.随声附和(hè) 锲而不舍(qì)
D.随声附和(hé) 锲而不舍(qì)
(3)从“资料一”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分)
甲: 乙:
(4)“资料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2分) ( )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对偶
(5)在“资料一”中方框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2分)
(6)“资料二”中“逡”和“巡”都是形声字,形旁都是“辶”。“逡巡”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解释为:“有所顾虑而徘徊或不敢前进。”由此推测这两个字的形旁“辶”应该是汉字 的变体。(2分)
2.下面是小冀同学搜集到的关于想象的文段。文段中句子间的顺序不合理,请你写出调整建议。(2分)
①古时人们看到天高地阔、人类繁衍,就想象有神力造就这一切,于是产生了“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等美丽的神话。②从冰块到电冰箱,从珠算到电脑,从鲁班木鹊三天不落、万户以鸢为翼的探索,到“梦天”实验舱对接成功,都离不开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结合。③想象也是科学创造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今天的科学世界。④这说明,想象是文艺创作的起点,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和艺术。⑤可见,无论是文艺创作还是科学创造,想象力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
第二部分
(3~20题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6分)
3.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6分)
文学,是心灵触动的音符,是情感流动的旋律。“①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是时序更替里诗人的漂泊之感;“遥怜故园菊,②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百姓的同情与对和平的渴望;“夜阑卧听风吹雨,③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是诗人在梦境中仍想着报国杀敌的壮志;“自古逢秋悲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