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评估测试卷
- 资源简介:
约9030字。
第五单元评估测试卷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1~2题 14分)
班级开展“人与动物”主题学习活动。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12分)
资
料
夹 资料一:动物是艺术作品中常见的元素。春天鸟雀们的(xuān rǎnɡ)声,被定格在无数咏春诗中,体现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门前蜷伏着的晒太阳的小猫,被画家描摹到画纸上,体现出画家对 甲 (恣意/惬意)生活的向往;(xiū qiè)躲藏在草丛中的小鸭,被摄影师记录进镜头里,体现出拍摄者对生命的 乙 (探寻/探查)……动物无处不在。这些富含动物元素的艺术作品往往反映出创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也激发了我们爱护动物。
资料二:初冬时节,乐亭县渤海湾湿地波光粼粼、芦苇摇曳,泥质滩涂、淡水沼泽、海岛、盐池等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引来成群越冬迁徙的候鸟。自2023年以来,已监测记录到398种迁徙候鸟。乐亭县大清河盐场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曾举行野生鸟类集中放飞活动。穿过清晨的漫天霞光,应和着(yú huī)中的渔舟晚歌,丹顶鹤、遗鸥、松雀鹰、红喉歌鸲、蒙古百灵等候鸟重回自然。丹顶鹤在水面滑翔,东方白鹳迈着优雅的步子安详地觅食,遗鸥披着雪白的衣服悠闲地散步……
(1)根据“资料一”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xuān rǎnɡ) ②(xiū qiè)
(2)“资料夹”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蜷伏(juǎn) 迁徙(xǐ)
B.蜷伏(quán) 迁徙(xǐ)
C.蜷伏(juǎn) 迁徙(tú)
D.蜷伏(quán) 迁徙(tú)
(3)从“资料一”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分)
甲: 乙:
(4)“资料一”中画横线语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5)“资料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2分) (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反复
(6)“资料二”中“芦”和“苇”都是形声字,形旁都是“艹”。“芦苇”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解释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在水边,叶子披针形,茎中空,光滑,花紫色。茎可以编席,也可以造纸。根状茎可入药。也叫苇子。”由此推测这两个字的形旁“艹”应该是汉字 的变体。(2分)
2.下面是小冀同学写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优美语段。语段中句子间的顺序不合理,请你写出调整建议。(2分)
①城市公园的湖边,经常能看到老人带着面包屑喂天鹅。②老人轻轻蹲下,微笑着把食物撒在水面,天鹅们欢快啄食,偶尔还会伸长脖子,像是在和老人互动。③天鹅们优雅地游向老人,没有丝毫畏惧。④这般画面,是城市里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温暖一隅,让忙碌的都市生活多了份温情与美好。
第二部分
(3~20题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6分)
3.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6分)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诵读诗文佳句,能让我们领略到丰富的内涵。读《诫子书》,我们从“① ,② ”中认识到不要被功利左右,要坚定不移地追求理想,实现远大目标;读《潼关》,我们从“③ ,④ ”中体会到诗人冲决罗网、实行改革的豪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我们从“⑤ ,⑥ ”中感受到诗人在梦境中仍想着报国杀敌的壮志。
(二)阅读(共18分)
班级开展“走近动物”专题学习活动,小冀同学辑录了有关动物的古诗文。阅读下面文字,回答4~10题。(共18分)
活动一:赏写鸟诗篇
【甲】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孤雁①
杜 甫
孤雁不饮啄②,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③?
望尽④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⑤,鸣噪⑥自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