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评估测试卷
- 资源简介:
约8070字。
第一单元评估测试卷
(总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1~2题 14分)
四季流转,美景不断。班级开展“领悟四季之美”主题学习活动。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12分)
资
料
夹 资料一:家乡的四季,各有韵味。春天,朗润的阳光洒满大地,万物苏醒,鲜花莅临,为家乡披上五彩斑斓的衣裳。夏天,(jìnɡ mì)的夜晚,蝉鸣声声,仿佛在为大地化妆。秋天,金黄的稻谷在秋风中摇曳, 甲 (造访/访问)家乡的田野,宛如一幅金色的画卷缓缓展开。冬天,虽然吝啬地不肯多给一丝温暖,但澄清的湖面倒映着蓝天,酝酿着来年的希望。四季的歌声嘹亮, 乙 (应和/附和)着大自然的和谐乐章,让人陶醉。
资料二:四季是什么?四季是一首多彩的诗□春,是翠绿的诗,萌动着活力和生机;夏,是火红的诗,燃烧着希望和情思;秋,是金黄的诗,(zhù xù )着成熟和希冀;冬,是雪白的诗,袒露着纯洁和无私。
(1)根据“资料夹”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jìnɡ mì) ②(zhù xù)
(2)“资料一”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朗润(rùn) 莅临(lì)
B.朗润(ruì) 莅临(lì)
C.朗润(ruì) 莅临(wèi)
D.朗润(rùn) 莅临(wèi)
(3)从“资料一”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2分)
甲: 乙:
(4)“资料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2分) ( )
A.反问 比喻 B.拟人 比喻
C.夸张 设问 D.设问 比喻
(5)在“资料二”中方框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2分)
(6)“资料一”中“酝”和“酿”都是形声字,形旁都是“酉”。“酝酿”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解释为:“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如事先考虑、商量、相互协调等。”由此推测这两个字的形旁“酉”应该是汉字 的变体。(2分)
2.下面是描写初春景象的语段。文段中句子间的顺序不合理,请你写出调整建议。(2分)
①于是,地面上吹起了醇和的风,迅速被煦暖的春气所笼罩。②冰雪迅速化去,一层层的冰碴变成一汪汪的泥水,整个地面都呈现出一种滑腻的状态。③原先冻僵了的土地开始消融。④明媚的春阳朗朗地照着,站立田头,你能看到土地上空悬浮、飘逸的水汽,如烟、如雾,如梦、如幻,浅浅地,书写出一个春天的童话。
第二部分
(3~20题 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共6分)
3.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6分)
一切景语皆情语。从“① ,若出其中;② ,若出其里”中领悟到诗人渴望统一全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从“我寄愁心与明月,③ ”中感受到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从“④ ,小桥流水人家,⑤ ”中体会到在外游子的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从“⑥ ,不舍昼夜”中领略时间的流逝,告诉人们要珍惜时光。
(二)阅读(共18分)
学习完第一单元后,小冀同学对雨中景物很感兴趣,于是找来了一些有关雨的古诗文。阅读下面文字,回答4~10题。(共18分)
活动一:赏夜雨诗篇
【甲】春夜喜雨
杜 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