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16520字。
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儒家认为爱家人必须按照关系的远近而有亲疏的不同,尊重贤才也因人才各异而有等级的差别,说的是亲疏、尊卑的差异。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严格的上下等级秩序,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陷入一种僵化的、严重不自由的“异化”。反之,墨家则提倡兼,反对别,主张“兼以易别”。《墨子•兼爱下》说:“分名乎,天下恶人而贼人者,兼与?别与?即必曰:‘别也’。然即之交别者,果生天下之大害者舆?是故别非也。”先辨析一下概念,天下憎恶别人和残害别人的人,是兼相爱还是别相恶呢?则必然会说是别相恶,既然如此,那么这种别相恶,果然是产生天下大害的原因啊!所以别相恶是不对的。被儒家奉为至上的“孝”和“礼”等,墨家认为它们都是用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本来应该具有的平等关系。因此,墨家的兼爱所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互相平等,而这正好反映了在当时社会动荡的时代作为小生产者阶层的墨家学派极力主张取得人格平等的要求。
儒家的仁爱是由己及人,这种爱随着血缘关系由近及远而由浓转淡,从父母之爱到国家社会之爱,有亲疏厚薄的分别,是一种差等之爱。《论语•卫灵公》说“推己及人”,即仁爱就是要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爱”思想,认为对待别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推人及于万物,提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按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解释,“物”指“禽兽草木”,“爱”谓“取之有时,用之有节”。“爱物”即是爱惜草木禽兽,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珍惜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爱物”是由亲亲、仁民推衍而来的,一个人只有爱自己的亲人;才能推及他人,去仁爱百姓;只有当仁爱百姓,才能珍爱万物。在墨家看来,兼爱的实现并不是通过推己及人来实现的,而是要靠上位者对于下位者的关爱来发挥作用。而且,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兼爱是完全可以在现实中得到实现的。
(摘编自杨武金《墨家的兼爱论及其与儒家的论争的逻辑问题》)
材料二:
儒家重义轻利,是重视精神之利,重视长远的公利。儒家的“义”多指精神方面的利,“利”多指物质方面的利。重义轻利,就是重视道德的社会效果,这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原则。梁惠王向孟子问利,孟子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为什么不主张讲利呢?孟子认为人人争利是危险的。人臣怀利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儒家思想中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孝”和“礼”,与作为小生产者阶层的墨家所主张的“兼爱”相同。
B.孔子主张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孟子主张的推己及人、推人及于万物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C.孟子认为争利就会忘义,如果人人怀仁义,天下就会太平无事;要是人人争利,天下就会变得危险了。
D.墨家主张行义必定要使天下人民得利,这可以使国家太平、社会安定,所以可以称得上“天下良宝”。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思想强调的上下等级秩序,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陷入“异化”,这是墨家主张“兼以易别”的原因。
B.孟子主张将“爱”由自己推及草木禽兽,可见我国珍惜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思想源远流长。
C.孔子对有不是之处的管仲和弟子冉求持有截然不同的态度,是出于对他们的行为为公还是为私的判断。
D.墨子提出十大主张,就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这与墨家作为“农与工肆之人”的思想代表有关。
3.下列说法中,最适合作为材料二论据的一项是( )
A.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B.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D.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
4.从材料一看,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5.儒墨两家的思想有许多共通之处,这对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何启示意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
(1)米考伯先生又回到国王法院监狱,因为还有些费用需要了结,有些手续需要履行,他才能真正得到释放。俱乐部兴高采烈地接待了他,当晚为他开了庆祝会,其乐融融。我和米考伯太太则在他们自己屋里吃了一盘油炸羊杂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