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西南示范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210字。
安徽省皖西南示范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 、阅读(72分)
( 一 )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全球饮食日渐趋同,人类正将食物安全寄托在少数的作物和动物身上。这意味着人们放弃了很多物种宝贵的遗传特性,并将承担食物体系崩溃的风险。
你或许会说:“比起我的父母或祖父母,我吃的食物种类可丰富多了。”从某种层面来说,确 实如此。无论是在伦敦、洛杉矶还是在利马,你都能吃到寿司、咖喱和麦当劳,你都能咬一口牛 油果、香蕉和芒果。提供给我们的食物乍一看多种多样,但接着你就会意识到,这种“多样”在全 球蔓延的方式都一模一样。人类的饮食在过去150年(大约6代人)里发生的变化比之前整整 100万年(大约4万代人)里发生的变化还多。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正在经历一场空前的大型实验。
在人类进化的大部分时间里,不管是作为狩猎采集者,还是作为农民,人们的饮食都是极其 多样的。食物就是人们所在之地的产物,是当地人的生产活动与气候、土壤、水甚至海拔共同作 用的结果。这种食物多样性储存在农民保留下来的种子里、人们种植的水果蔬菜里、人们饲养 的各种动物身上、人们烤出来的面包里,还有人们生产的奶酪和制作的饮料里, 一路传承至今。
Kavilca(一种小麦)是食物多样性日益衰减的幸存者之一,但也时日无多。它背后有一段独特的历史,与那个地区及当地人民有密切联系。可如今,这种完美适应了当地环境又拥有独特味道的谷物濒临灭绝。其他成千上万种农作物和食物也是如此。我们应该了解它们的故事,清楚它们消亡的原因,因为我们的生命依赖于它们。
幸运的是,我们如果立即采取行动,就能拯救食物多样性。
许多食物濒临灭绝,食物多样性丧失,这两者都不是偶然发生的,纯粹是人为的灾难。农作 物多样性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遭受了最为惨重的损失。当时,为了拯救忍饥挨饿的数百万人 口,作物学专家找到了超大规模种植水稻和小麦等谷物的方法。为了种植更多的粮食作物,缓 解全球粮食短缺,少数几个超高产的新品种取代了成千上万个传统品种。多用农药、增加灌溉、 研究新基因……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粮食生产。这一系列措施被称作“绿色革命”。
正是因为“绿色革命”,粮食产量增加了两倍,1970年至2020年间的人口也增长了一倍多。
然而,培育出更多的同质品种反而会损害农作物的抗灾能力。如果全球食物体系仅仅依赖少数
几种作物,一旦遭遇病虫害或极端天气,这个体系就会面临极大的崩溃风险。
尽管“绿色革命”是以科学为基础,但它企图过度简化自然,结果适得其反。我们种下了一 片又一片同品种的小麦,却抛弃了成千上万个适应性强、恢复力也强的品种,我们曾经一而再、 再而三地遗忘它们的宝贵特性,但现在我们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领悟了前人的智慧。
长久以来,人类食用的植物约有6000种,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光是大米、小麦和玉米这 三种就为人类提供了能量总需求量的50%。再加上土豆、大麦、棕榈油、大豆和糖类,这一占比 就达到了75%。随着成千上万种食物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少数几种食物占据了主导地位。 世界各地的饮食都发生了改变,但所有的改变皆指向统一,这种现象实属前所未见。
我并非号召人们回归过去的饮食方式,但我认为确实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为了在现在和 未来的世界里生存下去,我们能从过去学到什么。当前的食物体系正在毁灭地球。100万种 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威胁。我们推平了一片又一片森林,种下大量的单一品种作物,接着每天 烧掉数百万桶石油来制造肥料,施用于作物之上。这种耕种方式就是在透支未来。
我不能妄下断言,声称拯救濒危的食物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我相信这是办法之一。举例 来说,在十分寒冷潮湿的环境下,Kavilca能茁壮成长,但现代作物注定歉收。Bere(原产于苏格 兰的六棱大麦)完美适应了奥克尼群岛的恶劣环境,无须肥料或农药就能生长。鲜嫩多汁又富 含营养的块茎植物Mur nong(一种山药)曾盛产于澳大利亚南部,它的存在证明了我们可以向 原住民学习如何在饮食方面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慢食协会编制了专门针对食物的红色名录,并将其命名为“美味方舟”。慢食协会发现,一旦某种食物、某种地方产物或作物濒临灭绝,那么人类与之对应的生 活方式、知识技能、地方经济和生态系统也会面临风险。慢食协会呼吁尊重食物的多样性,这引 得世界各地的农民、厨师和“慢食运动”参与者展开了想象,并开始把他们自己知道的濒危食物 加入“美味方舟”名单。找出身边的濒危食物,你就能贡献一份力量。食用濒危食物也有助于保 护它们。它们不仅仅是食物,它们还代表着历史、身份、乐趣、文化、地理、基因、科学、工艺和创 造力。当然,还有我们的未来。
(摘编自达恩 •萨拉蒂诺《饮食趋同下的危机》)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人类放弃了很多物种的遗传特性,将食物安全寄托在少数的作物和动物身上,导致人类数量倍增,人们承担着食物体系崩溃的风险。
B. 在过去150年里,人类的饮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食物变得多种多样。作者达恩•萨拉蒂诺认为,这是人类历史进步的一种体现。
C. 在人类进化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把所在之地的产物作为食物,并通过种子等将产物传承下来,最终形成人类饮食的多样性。
D.20 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慢食协会编制了专门针对食物的红色名录,将自己知道的濒危食物加入其中,并将之命名为“美味方舟”。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第二段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论述了提升食物多样性对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B. 作者认为“绿色革命”虽然解决了数百万人口的饥饿问题,却破坏了农作物的多样性。
C. 文章列举与几种主要食物相关的数据,准确真实地呈现出人类饮食日渐趋同的特点。
D. 文章通过通俗易懂又严谨的语言,阐释了当下饮食趋同现象及其对未来的深层影响。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饮食趋同现象的一项是(3分)
A. 全球对小麦、大米、黄豆等粮食作物的需求上升,但对木薯、高粱等传统作物的需求不断下降。
B.20 世纪70年代以前,大豆在亚洲以外鲜为人知,如今它却成了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农产品之一。
C.鳄梨原本主要产于美洲,属于美洲地区的特色食材,如今在全球各地的沙拉等食物中都能见到。
D.我国某省充分利用本省各地独特的资源,向江河湖海、山林旷野要食物,丰富了当地的经 济结构。
4.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饮食趋同会带来哪些危害。(4分)
5.请结合原文和下列文字,从文化和生态的角度分别简要谈谈你对全球饮食日渐趋同现象的认 识。(6分)
在全球化浪潮下,美食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跨越国界,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交流与融 合。从法国的鹅肝酱到墨西哥的玉米卷,从中国的火锅到意大利的披萨,这些美食跨越千山 万水,成为世界各地人们餐桌上的佳肴。这表明全球餐饮文化正在发生变化,不同地区的人 们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美食接受度越来越高。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那 年 辛 亥 陈 晔
① 月黑风高,他突然打了个冷战。
窗外,静如黑色铁砧。从住的楼望出去,大石桥有些朦胧不清。心里被某种东西突然揪紧。 一列火车的声音传过来。他抓起手枪,警觉地聆听外面的声响,身边的参谋长也抬起了头。这 是辛亥年的11月。
几年前,也是这样的晚上,他带着一支小分队赶往东北延边。驻边部队要生事,大帅让他去 抚边。他是特使,有生杀大权,他没使用。能动嘴就不动手,都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