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华侨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840字。
2024-2025学年第一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如今,参观博物馆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文博游成为不少游客旅游必选,“逛博物馆”蔚然成风,博物馆已成为人们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印记。
“智能+博物馆”,“绿色”资源赋能文物展览。“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福建博物院、昙石山遗址博物馆、闽越王城博物馆等推出“一物一码”智能导览项目,扫描每件展品对应的二维码即可“云”听讲解,了解其背后的文物故事。天津博物馆紧密依托5G网络全覆盖,利用虚拟现实、全息影像、3D互动等高新技术,打造“5G智能互动体验展”,增强博物馆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趣味性。“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梦华旧物——宋人的生活”等沉浸式主题展,通过生活化、艺术化结合,生动活泼地表达文物,激发观众对于文物和传统历史文化的兴趣。在文物保护传承的基础上,通过新媒体平台走向“云端”,注重挖掘文物“智能”价值,丰富传统的博物馆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让文物活起来。
“文创+博物馆”,“多彩”资源领略传统文化。数字博物馆、文博纪录片、文创产品、文物表情包……新技术、新形式让原本严肃的文物变得活泼,让历史从书本走入生活,掀起一阵阵“文博热”。从故宫文创打造出“萌萌哒”雍正形象等多个“爆款”,到河南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等结合考古发现推出的盲盒,一系列新理念、新创意,让博物馆脱下了神秘的面纱,不断更新自己的“语言”,用大众更易于接受、理解的方式讲述文物故事,愈发平易近人、生动可爱。越来越多的展览朝着趣味化、生活化、新颖化发展,配套的文创产品、亲子研学、社教活动丰富多彩,创意无限、 寓教于乐,为年轻人提供一个接受知识、获取灵感、放松身心的公共文化空间,让“打卡”博物馆逐渐成为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每件文物,背后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是散落在五千年历史长河里的繁星。隔着时光和历史的长河,我们与博物馆中的文物跨越时空相遇,目之所及,是穿越千年的两相凝望。当我们回望时,可以看见传统文化的脉络;当我们前行时,可以传承中华文化的辉煌。
(摘编自李非燃《“博物馆+”,解锁文化的“精神密码”》)
材料二: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一道桥梁。
厚重河南,人杰地灵。在华夏文明的进步过程中,河南留下丰厚的历史遗存,建成了不少的博物馆,成为中华文明的历史宝藏。面对新时代,我们要让博物馆“活”起来、“火”起来、“美”起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福建、天津等博物馆通过生活化、艺术化结合的方式,生动活泼地表达文物,增强了博物馆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趣味性。
B. 通过新技术、新形式可以让文物变得活泼,让大众易于接受、理解,如故宫文创打造的“萌萌哒”雍正形象等。
C. 河南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博物馆网络体系,并在丰富历史文化藏品、人与博物馆美美与共等方面不断努力。
D. 在博物馆中既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脉络,又能够从中汲取知识营养,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助力民族复兴。
2. 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博物馆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于挖掘文物的“智能”价值,丰富传统的博物馆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让文物活起来。
B. 拥有博物馆,文化就不会出现断层,让博物馆“活”起来,是找到寻根问祖的最佳路径,是丰富中华文化的必要条件。
C. “博物馆游”蔚然成风,这和疫情防控平衡转段、博物馆加强自身建设以及人们对文化休闲、美好生活的追求息息相关。
D. “博物馆游”可以带动地方的经济发展,成为促消费、扩内需的重要载体,因此“博物馆游”具有文化和经济双重意义。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则材料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但主体部分结构不同,材料一采用并列方式,材料二则采用层层递进的论证方式。
B. 两则材料均采用大量的事实论据,通过大量的生活事实对论点进行论证,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同时也很接地气。
C. 两则材料的画线部分均引用了习主席关于博物馆工作的重要论述,但内容又不尽相同,这是由文章的论述重点决定的。
D. 两则材料均运用比喻,如以“繁星”和“桥梁”作喻,形象地表现出文物、博物馆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4. 两则材料均提到“博物馆”建设,但论证的角度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
5. 最近长沙博物馆非常火爆,下面是其具体做法,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其火爆的原因。
用全新的声光电舞美和多媒体技术演绎马王堆辛追夫人的家国故事、通过“虚拟漫游”品鉴长沙窑瓷器的精美唐诗、用耳朵领略走马楼吴简记录的市井繁华、自主设计生产的“馆藏精品文物纸牌”“太平有象——丝巾”“谷山砚台”和“蓝染系列”等 20 余款文创产品受到游客的青睐……近年来,湖南长沙各大博物馆在“湖湘文化”与“网红长沙”的双重加持下,迎来参观热潮。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信息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A.“福建、天津等博物馆”错误,张冠李戴。原文“‘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梦华旧物——宋人 生活’等沉浸式主题展,通过生活化、艺术化结合,生动活泼地表达文物”,选项变为“福建、天津等博物馆”。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流远的徒河
李海燕
当年我离开爷爷家的时候,徒河还在,它贴着村庄后身,由西向东,滔滔不绝。爷爷的屋子里,总是弥漫着湿漉漉的水腥味和哗哗的流水声。
等我再次回到爷爷家中,爷爷病重临危。
爷爷的双眼凹成两眼灶,里面盛着燃过头的死灰。我的一声呼唤,爷爷眼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