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ppt295
- 资源简介:
 
 - 课件共30张,教案约2360字。 -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 了解如何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2. 增强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从写作对象、写作目的和读者感受三个角度探究如何选择说明顺序。
 2.比较《苏州园林》和《中国石拱桥》在选择主要说明方法上的异同,并探究如何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如何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为更好地宣扬家乡文化,永康三中教育集团稚翎文学社现面向全校同学征集“跟着文物游金华”画册中“古建新风”板块关于古建筑的介绍文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参与活动。
 如何才能介绍好古建新风”板块中“厚吴村古建筑群”的美?
 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如何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二、探究如何更好地说明事物特征
 任务一 理文章结构,明说明顺序
 1.梳理文章内容,明确对象特征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圈划关键词句后用恰当的词或短语概括各段大意,明确苏州园林的特征。
 2.探究文章顺序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段落的排列顺序,这与课文的段落顺序有不一样的地方吗?
 虽然两者的整体顺序都是从概括到具体。但分说部分的顺序却截然相反,原文顺序是从主要到次要,现在是从次要到主要。这样改,可以吗?请结合课文和链接材料,从写作目的和读者感受两个角度来探究原因。
 3.小结
 我们应综合考虑说明对象、说明目的和读者的认识规律等因素来合理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实现“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的目的。优秀的说明文不是有顺序即可,还要多方考虑,合理安排。
 任务二 比说明方法,探选用原因
 巧妙的文章结构、恰当的说明顺序都是突出说明事物特征的途径,合理的说明方法也是。
 1.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