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市青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约5460字。
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终学业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2025.1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2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4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2. __________________,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3.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4.从山顶远眺,树林都染上了秋的颜色,重重山岭映照着落日的余光,此景让小文联想起王绩《野望》中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5 — 10题(21分)
【甲】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乙】
儋耳①进士黎子云②言:城北十五里许有唐村,庄民之老曰允从③者,年七十余,问子云言:“宰相何苦以青苗钱④困我?于官有益乎?”子云言:“官患民贫富不均,富者逐什一益富,贫者取倍称,至鬻⑤田质口不能偿,故为是法以均之。”允从笑曰:“_______________ ,子欲齐之乎?民之有贫富,由器用之有厚薄也。子欲磨其厚,等其薄,厚者未动,而薄者先穴矣!”元符三年,子云过予言此。负薪能谈王道,正谓允从辈耶?
——《东坡志林 •卷二》
【注释】①儋耳:即今海南儋县。②黎子云:人名。③允从:人名。④青苗钱:王安石为相,设青苗法。基本原则是政府于青黄不接之时贷款给农民,以阻止农民向高利贷者借钱,但实施过程中下级官吏或强迫农民借钱。⑤鬻:卖。
5.【甲】诗的作者是 。 ( 2 分 )
6.下列对加点字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4 分 )
(1)宰相何苦以青苗钱困我( )
A.被围困 B.被难住 C.使困苦 D.使疲倦
(2)至鬻田质口不能偿( )
A.质询 B.人质 C.质地 D.抵押
7.对【乙】文画线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
A.因此制定了这样的法规,以为能使贫富均衡。
B.因此制定了这样的法规,来使贫富得到均衡。
C.因此想到了这样的办法,来使贫富得到均衡。
D.因此想到了这样的办法,以为能使贫富均衡。
8.以下最适合填入【乙】文空格处的一项是( ) ( 3 分 )
A.虽天公不能齐也,自古已然,贫富之不齐
B.虽天公不能齐也,贫富之不齐,自古已然
C.贫富之不齐,自古已然,虽天公不能齐也
D.贫富之不齐,虽天公不能齐也,自古已然
9.【甲】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对比,呈现了宫市制度下的不等价交换:【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揭示了青苗法推行后贫富差距的加剧。(4分)
10. “卖炭翁”与“允从”面对社会政策的行为表现有所不同,请试着分析并推断两文作者对他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36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1- 13题(16分)
①当很多人兴致勃勃地谈论“信息茧房”时,他们显然没有仔细思考是谁织就了“信息茧房”,自己又身处怎样的信息环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