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京味文学”?
1.播放《胡同文化》片断——“忍”的录音
2.什么是“京味文学”?
围绕着北京城,说说北京的事儿,描写北京人,再加上道白、写作中地道的北京话,关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特别是一些小人物的生活和命运;既善意地批评他们身上时不时冒出来的毛病,更着力挖掘他们性格中的闪光点,像善良乐观的人生态度,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这些都是传统的“京味文学”的标志。
3.“京味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满清时期,曹雪芹创作的不朽巨著《红楼梦》,是在中国小说史上首次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创作的长篇小说。俞平伯说:“北京话是全中国最优美的语言,《红楼梦》里的对话几乎全部是北京话,是经作者加工洗练过的北京话,真是生动极了。”
老舍是继曹雪芹之后的又一位京味儿集大成者,是京味儿文学的里程碑。他以自己的创作成就为京味儿文学树起了一面旗帜。老舍用现代文化意识的眼光确立了现代京味儿文学的完美形象,用京味儿语言写尽人间百态,《骆驼祥子》和《茶馆》,都可以作为现当代汉语的文学语言范本。
当代文坛上,“京味文学”最富代表性的作家当属刘恒和王朔。
刘恒,原名刘冠军,男,生于1954年,北京人。创作以中短篇小说为主。《狗日的粮食》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伏羲伏羲》被改编成电影《菊豆》,在国内外引起反响。《贫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