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仿真模拟卷02
- 资源简介:
约10150字。
liguilin19702025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仿真模拟卷02
一、阅读与鉴赏(共14小题,45分,客观题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一个对历史文化具有深刻认识和深厚情感的民族,一定会以尊崇、敬畏的态度,充满热情地保护文化遗产。
树立保护好文化遗产也是政绩的理念,是由保护文化遗产的紧迫性所决定的。当前,新型城镇化不断发展,老城在改造中焕然一新,但伴随着这个过程,一些文化遗产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消失了,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在“拆真建假、拆旧建新”中变味儿了,一些非遗技艺在缺少传承人的寂寞中几近失传,一些级别不高的不可移动文物因缺乏维护面临湮灭。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一旦失去就再也追寻不回来。我国是举世公认的文化遗产大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家底”相当深厚,但从某种意义上看,现存的文化遗产是社会发展大潮的“幸运儿”,如果不加强保护,仍有继续损毁失去的可能。
树立保护好文化遗产也是政绩的理念,需要摒弃把保护文化遗产和发展经济对立起来的错误观念。事实证明,保护文化遗产可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设想一下,如果当年没有从炸山开矿中挽救良渚遗址,能有若干年后良渚申遗成功吗?如果没有当年对鼓浪屿历史建筑的精心保护,能有今天游客如织的旅游胜地吗?深沉的文化情怀和长远的历史眼光,让如今的良渚和鼓浪屿,不但成为享誉中外的文化名片,更带来切切实实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此之谓也。
与新上各种项目相比,保护文化遗产似乎平平淡淡,在修旧如旧原则下,文化遗产难有焕然一新的视觉冲击力。但是,政绩有潜有显,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政绩固然重要,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的政绩同样重要。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涵养民族精神,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艺术传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周易》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个地方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抓好了,就能以文化人,培育出知礼守义、重文崇教的社会风尚,从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最终实现“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
(摘编自张贺《保护好文化遗产也是政绩》,《人民日报》2024年6月2日)
1. 下列对文中“保护文化遗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保护文化遗产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能增进对历史文化的深刻认识与深厚情感。
B. 部分文化遗产在城镇化过程中变味儿甚至面临湮灭,保护文化遗产具有紧迫性。
C. 保护好文化遗产也是政绩,把保护文化遗产和发展经济对立起来是错误的观念。
D. 保护文化遗不仅助益打造地区文化名片,更能带来切实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文化遗产不可再生、不可替代,尽管我们的“文化家底”深厚,但如果不加强保护,仍有继续损毁失去的可能。
B. 保护文化遗产需要深沉的文化情怀和长远的历史眼光,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C. 保护文化遗产难有显性有形的政绩,但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D. 抓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就能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并最终实现“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甲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我真傻,真的,”她说,“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她于是淌下眼泪来,声音也呜咽了。
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