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1710字。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①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核心元素,昆仑山不仅在地理上被描述为通天的神山,更在文化和哲学层面上承载着丰富的生死观念。作为宇宙秩序的一种象征,昆仑山被认为是连接天地、人神的枢纽,体现着对生与死、永恒与超越的哲学思考。
②不同宗教对昆仑山的解读和其在生死观中的体现,展示了宗教对文化传统中生死观念的塑造。对昆仑山的宗教诠释不仅丰富了昆仑文化的层次,也使昆仑文化的生死观在中国宗教乃至文化历史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③道教将昆仑山视为达到长生不死的理想之地。道教文献中描绘昆仑山具有丰富的灵性和神奇的力量,是神仙聚会的场所、仙药所在地等。昆仑山的神秘性和它在道教中的重要性促使了一种生死观的形成——即通过修炼和灵性的提升,人可以超越常人的生死轮回,达到长生久视的境界。道教中的许多修炼法则和仪式,都围绕着如何利用昆仑山的灵气和仙元来延年益寿和净化身心。例如《抱朴子》中记载的“昆仑九转丹”就是通过炼制昆仑山的灵气而成的神丹,传说服食之后能够使人长生不老。
④道家思想,尤其是庄子的哲学,强调生与死是自然循环的两个方面,是“道”这一宇宙本质的一部分。庄子以其独特的超然态度来看待生死,认为死亡并非终结,而是自然的一种状态转换。在昆仑文化中,这种自然主义的生死观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昆仑山被视为仙境,象征着一种超越生死的永恒存在,反映着道家对自然和谐的追求。在道家哲学中,追求不朽并非通过对抗死亡,而是通过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昆仑文化中对不朽的追求,实际上是道家生死观的延伸。作为神话中的仙山,昆仑山不仅是地理上的理想之地,更是道家追求精神超脱的象征。通过修道,个体能够顺应自然的规律,达到一种与天地合一的境界,超越生死的束缚。因此昆仑山在道家哲学中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实现“长生久视”的精神象征,反映了道家对生命价值的终极追求。
⑤与道家超脱自然的观点不同,儒家哲学更注重生死之间的伦理责任。孔子提出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表达了儒家对命运的接受,但更强调人在生死之间的道德选择。儒家认为,个体应在有限的生命中尽可能地实现社会责任,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状态。昆仑文化的生死观在儒家哲学中找到了其伦理意义。在儒家看来,昆仑不仅象征着超越的理想境界,也是个体在完成社会责任后精神升华的象征。昆仑文化中的不朽观念被儒家赋予伦理内涵,即通过遵循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个体可以在死后达到一种理想的存在状态。儒家的生死观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昆仑文化中关于生死的神话元素因此被视为实现这一理想的象征工具。作为理想化的神话元素,昆仑山被儒家视为通过伦理实践达到生命最高境界的象征,这为儒家生死观提供了哲学支持。
⑥道家和儒家对昆仑文化的生死观念有着不同的阐释,前者注重自然主义的超脱与和谐,后者则强调伦理责任与社会秩序。然而,两者在昆仑文化中并非完全对立,而是互补的关系。道家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儒家则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责任。昆仑文化在这一点上提供了一个调和两者的框架:昆仑山作为自然的象征与道家思想契合,同时又作为伦理实践的目标与儒家哲学相呼应。这种哲学生死观的融合反映着中国古代哲学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昆仑文化不仅是道家和儒家思想的交汇点,也展示了中国人如何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寻找生命与死亡的意义。通过这种融合,昆仑文化为中国哲学提供了一个综合的生死观,既尊重自然规律,又重视社会责任,体现了中国哲学中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⑦昆仑山的这种多维度的宗教意义,使其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生死观念、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探索昆仑山的地位和象征意义,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中国人如何通过神话和宗教来面对和解释生与死的终极问题。这不仅是对古代信仰的回顾,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思考生死、寻求心灵解脱的文化视角。
⑧在现代社会,昆仑文化的生死观继续被各种文化形式所继承和发展。文学作品、电影、艺术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均有昆仑文化的身影。现代人对昆仑文化的解读和应用往往结合了当代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探讨生死观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一些心理健康和灵性成长的书籍使用昆仑山的象征来帮助人们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死亡的意义,以及如何在面对生命的终结时保持平和与智慧。现代文学作品中,常常借用昆仑的象征来表达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永恒价值的追求。电影和艺术作品中,昆仑山的形象被用来象征超越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主题。这种对昆仑文化的现代解读,使其在当代文化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⑨总结来说,昆仑文化中的生死观不仅是古代中国哲学和宗教思想的结晶,也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文化遗产。
(节选自李佳彦《昆仑文化的生死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在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昆仑山不仅是地理上的神山,还被作为宇宙秩序的象征,承载着丰富的生死观念。
B.道教认为昆仑山具有灵性和神奇的力量,是长生不死的理想之地,人只要通过修炼,就可以超越生死轮回。
C.儒家强调人在生死之间的道德选择,让昆仑文化的生死观被赋予伦理意义,更加注重伦理责任和社会秩序。
D.昆仑文化是儒道思想的交汇点,提供了调和两者的框架,就是既作为自然的象征,又作为伦理实现的目标。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昆仑山在道教中被看作是神仙聚会的场所和仙药所在地,象征着长生不死的理想境界。
B.昆仑文化中的不朽观念指个体在完成社会责任后精神升华,这是儒家赋予的伦理内涵。
C.道家强调自然主义的超脱,而儒家注重伦理责任,所以二者在昆仑文化中完全对立。
D.现代社会中,很多艺术形式对昆仑文化进行了现代解读,让昆仑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3.下列选项中,不能论证第⑧段观点的一项是(______)
A.影片《巍巍昆仑》中革命者为理想献身的精神,即通过个体生命的终结换取集体理想的新生,与“昆仑”意象契合。
B.科幻小说《太上章》以昆仑山为背景,通过主人公的修行历程探讨生死轮回、宇宙法则的主题。
C.《千面英雄》中将昆仑山作为“阈限空间”,分析人类如何通过象征性“攀登昆仑”实现心理调适、接受死亡。
D.大型纪录片《大昆仑》详细介绍了昆仑山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强调自然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4.本文结构层次分明,请结合文本分析。
5.下面影评中画线部分反映了“昆仑文化生死观”,请简要分析。
《哪吒 2》中不仅有昆仑山和玉虚宫的场景设计,还有元始天尊、太乙真人、哪吒等人物,哪吒历经死亡后重生,为拯救陈塘关百姓,对抗元始天尊,将哪吒故事与昆仑文化元素深度融合,不仅丰富了影片的视觉效果,更深化了影片的文化内涵。
【解析】(1)B.原文第③段表述为“通过修炼和灵性的提升,人可以超越常人的生死轮回”,强调“修炼”与“灵性提升”的共同作用,而B项将条件简化为“只要通过修炼,就可以”,忽略了“灵性提升”这一要素,表述过于绝对,与原文不符。
故选B。
(2)C.原文第⑥段明确指出“道家和儒家对昆仑文化的生死观念……并非完全对立,而是互补的关系”,C项“完全对立”与原文直接矛盾,故错误。
故选C。
(3)第⑧段核心观点是“昆仑文化的生死观在现代文化形式中被继承和发展”,需体现“生死观”或“精神象征”。
A.通过“个体生命终结换取集体理想新生”呼应昆仑文化中“超越生死”的象征意义;
B.以昆仑山为背景探讨“生死轮回”,直接关联生死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味道指认的时光
袁海胜
民以食为天,斯民在生活稍有宽闲的时候,就会花费一些时间琢磨厨艺,改善伙食。地方的特味小吃,往往诞生于民间的餐桌上。
谷草在鏊子底下燃烧,杭婶把磨好的面糊,用木勺舀到鏊子上,木质的煎饼耙子旋转摊平。高温的作用下,面糊迅速脱尽水分变成焦质状,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