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初三年级第五次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7790字。
陕西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度初三年级
第五次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总分:120分)
为激励学生研读典册,探寻仁爱真谛,某中学组织学生开展以“仁”为主题的语文学习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典册寻仁】
下面是主持人的发言稿,请你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在典章探仁的漫漫长路上,文人志士们如同无畏的行者,从不拘泥于陈旧的解读范式。那些晦涩的古籍于他们而言,其中的典故与深意并非信手______来,而是无数日夜钻研的成果。可总有一些人,面对新的观点如坐针______,难以接受思想的碰撞与革新。而他们却坚定地前行,径自抛开外界的纷扰,全新视角为典章中的“仁”注入时代的活力,在故纸堆里挖掘出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1. 请确认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只写序号)。
(1)拘泥____(A.nì B.ní) (2)径自_____(A.jīng B.jìng)
2. 请在横线上各填写一个汉字,将语段中两个成语补充完整。
(1)信手______来 (2)如坐针______
【答案】1. ①. A ②. B
2. ①. 拈 ②. 毡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拘泥(jū nì):意思是拘守;固执成见而不知变通。
故选A。
径自(jìng zì):意为表示自己直接行动,自作主张。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信手拈来(xìn shǒu niān lái):形容写文章等时词汇或材料丰富,能熟练运用。
如坐针毡(rú zuò zhēn zhān):形容心神不宁,坐立不安。
3.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典籍中寻觅贤才的心得体会,请补充完整。
当我于典籍中觅贤,能想象到文天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的忧愤与悲戚,那是漂泊中爱国志士的忧思;能看到孙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果敢与英气,那是乱世中少年君主的担当;能看到蜀汉臣子与将士的赤诚与坚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那是他们在困境中对先帝的追念;能思考到“_________________,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的思辨与叩问,那是动荡时先贤的哲思;能领悟到弗朗西斯??培根笔下“读书费时过多易惰,_________________”(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的洞察与指引,那是治学中智者的箴言。
【答案】 ①. 山河破碎风飘絮 ②. 身世浮沉雨打萍 ③. 年少万兜鍪 ④. 坐断东南战未休 ⑤.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⑥.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⑦.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⑧. 文采藻饰太盛则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絮、兜、鍪、矫”等字词容易写错。
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国家典籍博物馆。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①中华典籍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文脉绵延千载的历史见证。②典籍记载着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传统文化,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③做好新时代古籍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也是和历史的深度“对话”。④央视《典籍里的中国》借助数字化手段,让典籍中的人物从书卷中走出来,在时空对话中讲述典籍在历史长河中的缘起和流转,生动演绎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⑤_________________越来越多的古籍“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_________________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典”亮美好未来。
4. 请提取第①句的句子主干。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文化”“感人至深”“美好未来”的短语类型相同。
B. 第③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C. 第④句中的“借助”“从”“缘起”词性各不相同。
6. 在第⑤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使语句连贯、语意明确。
【答案】4. 典籍是载体和见证。 5. C
6. 只有……才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成分。
第①句“中华典籍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文脉绵延千载的历史见证”中,“中华典籍”是主语,表示所陈述的对象;“是”是谓语;“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中华文脉绵延千载的历史”是修饰语,分别修饰限定宾语“载体”和“见证”;所以句子主干为:典籍是载体和见证。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A.“传统文化”是偏正短语,“传统”修饰“文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