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教案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9/14 7:29:23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190字。
二十二、《绿》教学简案
[教学目的]
  1、作者对美好境界的热情赞美和执着追求的思想感情。
  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如何抓住文章的“文眼”来组织材料。
  4、散文的景和情: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
[重点、难点]
  1、重点: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变换写景角度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对句练习,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先做个对句练习。我说上句,你们按照对句的一般要求,对出下句。
师:碧玉妆成一树高   (生:万条垂下绿丝绦)       《咏柳》
师:日出江花红胜火   (生: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江南好》
师:大家的对句中,都有一个什么字?二者的绿有区别吗?(前者是嫩绿,后者是浓绿;嫩绿明亮、轻盈,浓绿和平、安静。)王安石也有一句诗,将“绿”字用得最传神的,这句诗是——(生:春风又绿江南岸)           
《泊船瓜洲》
师:对,一个“绿”字就现出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江南春天。贺知章、白居易、王安石都喜欢“绿”,朱自清更喜欢“绿”,朱自清笔下的“绿”,更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这节课,我们就去梅雨潭和朱先生一起“惊诧”绿的丰韵!(板书课题)
二、速读课文,理清线索。
1、速读课文。找出文中三个点明观察点的词语。(点拨:何谓观察点?就是观察描写景物所处的位置。)
看看在在这三个观察点上,观察的景物及观景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板书:                  
坐在亭边
【梅雨亭】
走到山边                   站在水边
【梅雨瀑】                  【梅雨潭】
(远眺)      (近观)       (眼前)
2、明线索,理顺序。
由观察点可知,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行踪)写景顺序是怎样的?(由远及近,由低到高,在由高到低)有主次详略之分吗?
坐在亭边
【梅雨亭】
走到山边                   站在水边
【梅雨瀑】                  【梅雨潭】
(远眺)      (坐观)       (眼前)
远——————————— 近
低—————高—————  低
略————————  详
三、借助诵读,点拨品味
1、听配乐朗读(录音),说感受,找感受。
①不看书,让我们凝神屏息,全身心地去感受这“绿”的神韵。(听录音)
②刚才大家听得很投入,能用一个词或短语说说自己的感受吗?
③这是大家的感受,那朱自清先生对这绿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呢?请大家翻开课文。找出这个句子。(“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2、体会“惊诧”,明白“文眼”。
“惊诧”是什么意思?(惊讶、诧异)
能不能把“惊诧”换成“惊讶”? 为什么?(“惊诧”是“十分惊讶”,比“惊讶”程度重。)
这个“惊诧”既表明景中情(惊喜),又暗示情中景(奇异),这种形神皆领的字眼我们称“文眼”。
3、默读第三节,标清句序,抓特征。
默读第三节,标清句序,找出最能概括梅雨谭绿的特征的两个词语,看什么样的“绿”让作者十分惊讶?(奇异、醉人)   对,“奇异、醉人”就是本文要写的重心。
4、【诵读品味】: 
面对奇异、醉人的绿,作者像一位善调丹青的能手,将绿描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把强烈的感情倾注在描写之中。接下来,请大家细读课文第三节,结合有关词句,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给我们呈现出绿的特征的?作者情感如何?
讨论、点拨、品味
(一)比喻
①大家读第三段第三句到第十句。听我的要求,边读边画。
要求: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