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1张,约1940字。
淮安外国语学校初二语文教案
课 题:《绿》
主备人:马琳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
2、欣赏文章语言准确、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现力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藉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1916年考进北京大学预科学习,参加五四运动。 1925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致力古典文学研究,从事散文创作。1931年至于932年留学英国。抗战前对前途充满胜利信心。抗战胜利后,反对国民党打内战。1948年6月,在拒绝“美援加面粉”的宣言上签字。临终前嘱夫人:“有件事要记住,……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8月12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于北平。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2、时代背景介绍。
《绿》,写于1924年。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战争已在酝酿之中。尽管朱自清并没有投身到革命的激流里去,但他对中国社会的前途,时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伐,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他这一时期的思想,基本上还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这反映在他的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满蓄着“为人生”、“写实”和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绿》虽然不过是一篇写景文,但只要仔细品味,还是很容易触摸到作者思想的跳动着的脉搏,看到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三、检查预习情况
踞(jù) 薄(bó)阴 绺(liǔ) 棱(léng)角 穹(qióng) 尘滓(zǐ) 皱缬(xié)
什刹(shí chà) 明眸(móu)善睐(lài) 挹(yì) 掬(jū)
四、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问题:
(1)从全文四个自然段中,找出一个能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
(2)作者在写梅雨潭的绿之前还写了什么?用符号在文中划出有关词语,并说说这样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