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最后一模理科综合试题
- 资源简介:
共40小题,约10870字。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6页。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书写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5.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C 12 S 32 Fe 56 Na 23 Mg 24 Al 27 Ca 40 N14 Ti 48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实例的是
A.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
B.吞噬细胞对抗原处理后,将抗原直接呈递给T细胞
C.浆细胞分泌抗体与抗原形成沉淀或凝集
D.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
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呼吸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过程中,CO2的生成与H2O的利用不在同一阶段
B.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进入线粒体后才能分解为CO2和H2O
C.无法通过是否产生CO2来判断细胞呼吸方式
D.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完全氧化分解产生CO2与吸收O2的比值后者高
3.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刚加入斐林试剂时组织样液呈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
B.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DNA和RNA分布时,盐酸的作用是对该细胞进行解离
C.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成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
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混合后置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4.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不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B.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
C.蝌蚪密度过大时,成年蝌蚪分泌有毒物质杀死幼年蝌蚪,属于竞争关系
D.从草本阶段到灌木阶段的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逐渐失去优势地位
5.某种着色性干皮症的致病原因是由于相关染色体DNA发生损伤后,未能完成下图所示的修复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所致
B.酶Ⅰ或酶Ⅱ功能异常或缺失都可导致患病
C.完成过程③至少需要2种酶
D.该修复过程的场所是在细胞核中
6.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性状,但不能改变基因频率
B.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一患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孩子,通常母方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C.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D.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F2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7.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得火
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的“黄芽”是指
A.金 B. 硫磺 C. 黄铜 D. 黄铁矿
8.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NO和NH3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氮原子数为2NA
B.1molFe粉与1mol水蒸气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C.某温度下10LpH=11的NaOH溶液中含OH-的数目为NA,该温度下纯水的pH=6
D.含有阴、阳离子总数为1.5NA的NaHSO3溶液, 浓度为0.5mol•L-1
9.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