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省济宁市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
- 资源简介:
有40道题,约10530个字。
2016年济宁市高考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2016.3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5页,第Ⅱ卷5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a 40 Ti 48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膜和线粒体的嵴不属于生物膜系统
B.囊泡内的物质都来自高尔基体
C.性腺细胞中含有发达的内质网有利于性激素的合成
D.突触前膜上特定的磷脂分子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在胚芽鞘、发育中的果实等处分布较多
B.乙烯只在植物体的成熟部位合成
C.植物激素自身的合成也受基因组的控制
D.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3.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50%的酒精能够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B.使用甲基绿能够对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
C.使用清水进行漂洗,可把多余的染液洗掉
D.使用高倍镜也观察不到后期时着丝点的断裂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不能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B.DNA分子中只要出现了碱基对的替换,就会发生基因突变
C.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DNA酶的催化
D.基因表达的过程中,一定有rRNA参与合成蛋白质
5.右图表示一个家族中某遗传病的发病情况,已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人类性染色体的同源部分,若III-1与III-2婚配,产生正常女孩的概率是
A. B.
C. D.
6.科研人员对某封闭小岛连续两年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比(♀:♂)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
B.第二年9至11月份有利于社鼠种群密度恢复
C.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迁入、迁出、出生率和死亡率
D.若研究该岛物种丰富度可在种群层次和群落层次上进行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药物“鼻冲水”,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这里的“鼻冲水”是指
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
8.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条件下,1 mol N2和3 mol H2充分反应,生成物中的N—H键数目为6NA
B.9.2g由NO2和N2O4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2NA
C.完全燃烧1.5 molCH3CH2OH和C2H4的混合物,转移电子数为18NA
D.1 L 0.1mol L-1的Na2S溶液中S2-和HS-的总数为0.1NA
9.具有“-CH2OH”结构的醇类物质中,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成相应的酸。分子式为C5H12O可被氧化成酸的醇共有
A.3种B.4种C.5种D.6种
10.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11.工业甲醛(HCHO)含量测定的一种方法是:在甲醛的水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将甲醛氧化为甲酸,然后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已知H2O2也能氧化甲酸HCOOH) ①HCHO+H2O2→HCOOH+H2O △H<O ②NaOH+HCOOH→HCOONa+H2O △H<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测定时可用氯水代替过氧化氢氧化甲醛
B.足量H2O2氧化1 mol HCHO时放出的热量一定是①的2倍
C.上述方法测定甲醛含量时,如果H2O2过量,会导致甲醛含量的测定结果偏高
D.H2O2氧化等物质的量甲醛(反应①)和甲酸时转移电子的数目相同
12.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X、Y同周期,X、Z同主族,Y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X2-、W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M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