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
- 资源简介:
共48题,约15750字。
2016届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试题
命题学校:东莞中学 2015,12,18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公交等时线刻画了在相同时间内利用公交可达的最大范围,其所能到达的最大范围边际线即等时线。右图是某特大城市以中央商务区(CBD)为中心的公交等时线图,图形的制作需要以大量数据和确立相关数学模型的为基础。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图中等时线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时间等时线所覆盖的空间区域越大,则区域内可达性越差
B.同一道路且行车方向相同则通达性一样
C.早晚高峰时段道路的通达性差,相同时间内所能到达的最大范围小
D.公交等时线可以作为公交出行方式下全面衡量公交服务水平的重要工具
2.制作公交等时线图形的数据来源和数学模型的建立需借助于:
A.公交乘客智能手机GPS实时定位数据和互联网技术
B.公交GPS数据和GIS技术
C.公交乘客智能手机GPS实时定位数据和GIS技术
D.实时RS数据和GIS技术
3.图中以CBD为中心的公交通达性
A.东西方向的通达性差
B.南北方向3000边际范围内通达性无明显的差异
C.东西方向的通达性可能受地铁交通的影响明显
D.东西方向的通达性整体上优于南北方向
“海绵城市”的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即城市开发对自然要干扰最少。它能够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也有人形容海绵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下图是“海绵城市模型图”,读图回答4~6题。
4.对建造“海绵城市”最确切的理解是:
A.主要是针对城市内涝而实施的城市雨洪管理措施
B.主要是针对“城市热岛”现象而实施的调节气候措施
C.主要是针对城市水问题而实施的构建城市水生态系统措施
D.主要是针对城市水污染而实施水质净化措施
5.“海绵城市”所构建的水循环系统是:
A.纯自然的水循环系统 B.高仿真自然水循环的人工水循环系统
C.纯人工的全新水循环系统 D.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叠加的水循环系统
6.城市海绵体蓄留、净化的水体可低成本用于
A.城市居民饮用水 B.城市道路清洁、园林绿化用水
C.工业用水 D.农业用水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据此完成7~8题。
7.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决策的主要依据是:
A.我国老龄化加速,要适时提前开展应对老龄化的行动
B.青少年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C.积极应对正在消失的人口红利机会,延长我国人口红利机会窗口期
D.近三十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的明显下降,将影响到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