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6届第四次月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 资源简介:
共40题,约13200字。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16届第四次月考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33~40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 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Ca:40 Fe:56 Cu:64
Zn: 65 I:127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题6分)
1. 下列生物均为单细胞生物,其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乳酸菌都是细菌,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遗传都遵循孟德尔定律
B.酵母菌、乳酸菌、硝化细菌都不含叶绿素,都是分解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C.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异养生物,在电镜下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
D.乳酸菌、硝化细菌、蓝藻都有细胞壁,且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
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项目有( )
①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②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可选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作为实验材料
③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加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④在设计、制作并观察生态缸的实验中,生态缸应放在黑暗的密室中
⑤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扦插枝条生根的实验”中,可以用浸泡法或沾蘸法处理枝条
⑥在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以用目测估计法或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
A. 四项 B. 五项 C. 三项 D. 六项
3.图甲和图乙分别代表细胞中某一生理过程,图丙和图丁分别代表与此有关物质的局部结构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若甲图代表的过程与⑤形成有关,则A代表的物质是通过乙图过程合成的
B.乙图和丙图中的①②③含义不同,乙图和丁图中的④含义也不同
C.丙图中的虚线,不会出现在乙图的③中
D.如果用35S标记某种氨基酸,35S会出现在乙图和丁图中④所对应的结构中
4.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B. 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无关
C.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
D.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病概率大于女性
5.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C.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
D.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6. 下列图中,图甲示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图乙示水平放置于地面的幼苗根与茎的生长情况;图丙示生长素浓度与根(或芽、茎)生长的关系。下列实验现象及解释合理的是( )
A. 图甲中胚芽鞘尖端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是由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造成的
B. 图甲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时,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接近图丙中B浓度
C. 图乙茎3、茎4处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位于图丙中的C点之前和之后
D. 图乙根1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根2处,所以幼苗根将呈现向地生长现象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船舶的外壳装上镁合金或锌块保护钢铁设备被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B.赤潮、白色污染、绿色食品中的“赤”“白”“绿”均指相关物质的颜色
C.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